词典 酒税 酒税的意思
jiǔshuì

酒税

简体酒税
繁体酒稅
拼音jiǔ shuì
注音ㄐㄧㄡˇ ㄕㄨㄟˋ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jiǔ, ◎ 用高粱、米、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。【组词】:白酒。啤酒。料酒。鸡尾酒。茅台酒。酒浆。

shuì,(1) 国家向企业或集体、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。【组词】:税收。税额。税款。税率。税法。税制。税务。(2) 姓。

基本含义

指酒类商品的税收。

酒税的意思

酒税 [jiǔ shuì]

1. 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。

酒税 引证解释

⒈ 政府对酒所征收的税。

《说郛》卷十二引 宋 贾似道 《悦生随钞·漫浪野录》:“子由 监 筠州 酒税, 子瞻 尝就见之。”
《文献通考·征榷四》:“﹝ 唐 ﹞ 德宗 建中 元年罢酒税。”


酒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入务释义:⒈谓着手处理。唐 白居易《晚兴》诗:“将吏随衙散,文书入务稀。”⒉宋 代掌酒税之官名酒务,亦借称酒店。因以“入务”谓止酒不饮。宋 苏轼《七月五日》诗之一:“避谤诗寻医,畏病酒入务。”王十朋 集注引 陈师道 曰:“酒入务,谓止酒不饮也。”宋 苏轼《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》诗:“赵子 饮酒如淋灰,一年十万八千杯。若不令君早入务,饮竭东海生黄埃。”
    • 2.
      减耗释义:亦作“减耗”。 减少,损耗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骆统传》:“彊邻大敌非造次所灭,疆埸常守非期月之戍,而兵民减耗,后生不育,非所以歷远年,致成功也。”宋 苏轼《应诏论四事状》:“方是时,民财窘亟,酒税例皆减耗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:“经 秦 朝残酷的剥削与八年战争的破坏,再加大饥荒,人相食……人口可惊的减耗了。”
    • 3.
      头下释义:⒈犹名下。 宋 苏轼《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》:“今来前项人户,从初径於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。”⒉辽 金 两代诸王、外戚、大臣及诸部从征所俘掠的人户,归其各自奴役,称“头下”。亦指由此种人户所建立的特置州县。《辽史·地理志一》:“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,征税各归头下;唯酒税课纳 上京 盐铁司。”《元代白话碑集录·1240年济源十方大紫微宫圣旨碑》:“兼不以是何头下官员人等,无得骚扰。”蔡美彪 注:“‘头下’或写作‘投下’,但非蒙古语的译音。辽 金 两代均有此制。”参阅《辽史·地理
    • 4.
      房廊释义:⒈泛指殿宇、屋舍。唐 孟郊《和皇甫判官游琅玡溪》:“房廊逐巖壑,道路随高低。”宋 苏轼《论积欠状》:“此酒税课利所以日亏,城市房廊所以日空也。”明 梁辰鱼《浣纱记·投吴》:“苏臺 高峻,房廊隐隐;青娥红粉,打团成阵。”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三:“我们又在买田、买地、买房廊了。”⒉走廊。郭沫若《虎符》第一幕:“朱女 由左阶上房廊。”
    • 5.
      扑买释义:宋 元 的一种包税制度。 宋 代对酒、醋、陂塘、墟市、渡口等税收,由官府核计应征数额,招商承包。承包者按定额向官府纳税,超额的归承包人。元 沿 宋 制,但包税范围更扩大。宋 王得臣《麈史》卷上:“二曰酒茶,乃 景德 以前,因扑买县酒,其课利计茶以纳。”《元典章·圣政二·薄税敛》:“诸处酒税等课已有定额,商税三十分取一,毋得多取,若於额上办出增餘,额自作额,增自作增,仍禁诸人扑买。”参阅《宋史·食货志下七》、《元史·食货志二》。
    • 6.
      曲引钱释义:亦作“麯引钱”。一种酒税。
    • 7.
      曲法释义:⒈曲法:枉法。⒉麴法:征酒税的法律。⒊酿酒制曲的方法。
    • 8.
      曲糵释义:⒈亦作“麴櫱”。亦作“麴孽”。亦作“麯櫱”。酒曲。《书·说命下》:“若作酒醴,尔惟麴糵。”孔 传:“酒醴须麴糵以成。”汉 王充《论衡·率性》:“酒之泊厚,同一麴蘖。”唐 沉亚之《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》之一:“众庶之气,杂于阴阳,陶于变化者,其由麴孽乎!”宋 苏轼《盐官大悲阁记》:“秫稻以为酒,麴糵以作之。”⒉指酒。《宋书·颜延之传》:“交游闒茸,沉迷麴糵。”明 郑若庸《玉玦记·商嫖》:“每日价躭图麯蘖,谁知道慇懃呵杯酒有弓虵。”清 方文《穷冬六咏·无酒》:“生来 嵇 阮 性,麯蘖助天机。”⒊酒税。《资治
    • 9.
      曲课释义:酒税。《金史·食货志四》:“二十七年,议以天下院务,依 中都 例,改收麴课,而听民酤。”
    • 10.
      曲钱释义:酒税。酒户缴纳的税款。宋 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十:“自今年七月后,於夏秋田苗上,每亩纳麴钱伍文足陌,一任造麴酒货卖,则是再增酒麴钱也。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下七》:“雍熙 初,以民多私酿,遂蠲其禁,其榷酤岁课如麴钱之制。”
    • 11.
      榷酒钱释义:唐 代对酤户及酤肆征收的酒税。
    • 12.
      榷酤释义:亦作“榷沽”。汉 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;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。天汉 三年(公元前98年),始榷酒酤,垄断酒的产销。后历代沿之,或由政府设店专卖;或对酤户及酤肆加征酒税;或将榷酒钱匀配,按亩征收,等等,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。宋 周煇《清波杂志》卷六:“榷酤创始於 汉,至今赖以佐国用。”《元典章·户部八·私造酒曲依匿税科断》:“榷沽之法既已废,酒醋课程散入民间。”参见“榷酒酤”。
    • 13.
      湘累释义:⒈亦作“湘累”。指 屈原。元 张鸣善《脱布衫过小梁州》曲:“悼后世追前辈,对五月五日,歌楚些弔 湘纍。”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·沉江》:“那滚滚雪浪拍天,流不尽 湘纍 怨。”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·杜甫的地主生活》:“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,古人称之为 湘累。”⒉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。宋 苏轼《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》:“玉堂给札气如云,初起 湘纍 后佩银。”王十朋 集注:“舜民 字 芸叟,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,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。郴 属 湖湘,故以 湘纍 称之也。”
    • 14.
      湘纍释义:⒈指 屈原。元 张鸣善《脱布衫过小梁州》曲:“悼后世追前辈,对五月五日,歌楚些弔 湘纍。”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·沉江》:“那滚滚雪浪拍天,流不尽 湘纍 怨。”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·杜甫的地主生活》:“屈原 是赴 湘水 支流而溺死的,古人称之为 湘累。”⒉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。宋 苏轼《次韵张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别》:“玉堂给札气如云,初起 湘纍 后佩银。”王十朋 集注:“舜民 字 芸叟,元丰 辛酉为 环庆 帅属,明年责监 郴州 酒税。郴 属 湖湘,故以 湘纍 称之也。”
    • 15.
      盐曲钱释义:盐税和酒税。
    • 16.
      盐麴钱释义:盐税和酒税。
    • 17.
      监官释义:⒈监察或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吏。汉 荀悦《汉纪·惠帝纪》:“诸侯王,高帝 初置之,金印紫綬,治其监官,掌监郡县,秩比六百石,后为刺史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:“里有里魁,民有什伍,善恶以告。本注曰:里魁掌一里百家。什主十家,伍主五家,以相检察。民有善事恶事,以告监官。”《宋史·职官志七》:“诸镇置於管下人烟繁盛处,设监官,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。”《西湖佳话·钱塘霸迹》:“吾初起兵时,与 钱鏐、刘孟安、阮结、富阳 闻人宇、监官 徐及、新城 杜稜、餘杭 凌文举、临平 曹信,俱为都将,号称‘杭州 八都’。”⒉国子监、
    • 18.
      衙前释义:宋 代职役之一。 唐 有衙前军,但非官役。宋 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。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,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,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。宋 初无固定役法。仁宗 初期,有派里正轮充的“里正衙前”,募充的“长名衙前”和以富户承充的“乡户衙前”等名色。为减轻亏累,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,承包酒坊,以资弥补。但在 嘉祐 治平 间(1056-1067)各地又相继废止。熙宁 三年(1070)行免役法,衙前改为雇役,以坊场钱(酒税)募充。宋 司马光《论衙前札子》:“臣窃见顷岁国家以民间苦里正之役,废罢里正,置乡户衙
    • 19.
      要术释义:⒈重要的策略、方法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,观敌之变动,后之发,先之至,此用兵之要术也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议对》:“及 孝武 益明,旁求俊乂,对策者以第一登庸,射策者以甲科入仕,斯固选贤要术也。”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·记事一》:“监酒税之法,初无多言。但好醖酒,剩饶人,则沽者众矣,即是要术。”⒉指方术、学术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或要诀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上·段翳》:“段翳 字 元章,广汉 新都 人也。习《易经》,明风角……有一生来学,积年,自谓略究要术,辞归乡里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
    • 20.
      酒租释义:酒税。

酒税(jiushui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酒税是什么意思 酒税读音 怎么读 酒税,拼音是jiǔ shuì,酒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酒税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