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嵩高 嵩高的意思
sōnggāo

嵩高

简体嵩高
繁体
拼音sōng gāo
注音ㄙㄨㄥ ㄍㄠ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sōng,(1) 〔嵩山〕山名,在中国河南省。(2) 高。【例句】:嵩峦(高耸的峰峦)。嵩呼(亦称“山呼”)。

gāo,(1)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,与“低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高峰。高空。高踞。高原。高耸。高山流水(喻知己、知音或乐曲高妙)。高屋建瓴(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)。高瞻远瞩。(2) 高度。【例句】:他身高一米八。(3) 等级在上的。【组词】:高级。高考。(4)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。【组词】:高质量。高消费。高价。高档。高手。高能物理。(5) 声音响亮。【组词】:引吭高歌。(6) 敬辞,称别人的事物。【组词】:高见。高就。高论。高寿。高堂。高徒。(7) 热烈、盛大。【组词】:高昂。兴高采烈。(8) 显贵,道德水平高。【组词】:崇高。清高。高风亮节。高尚。高雅。高洁。(9)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。【组词】:高祖。(10)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。【组词】:高锰酸钾。(11) 姓。

基本含义

形容山峰高耸,也比喻人的品德高尚。

嵩高的意思

嵩高 [sōng gāo]

1. 即嵩山。

2. 高峻。

4. 崇高;尊贵。

嵩高 引证解释

⒈ 即 嵩山。

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昔 三代 之居,皆在 河 洛 之间,故 嵩高 为中岳。”
晋 戴祚 《西征记》:“嵩高山,东 太室,西 少室,相去七十里。 嵩高,总名也。”
唐 杨炯 《少室山少姨庙碑》:“其名有序,则 太室 西偏;其位可知,则 嵩高 佐命。”

⒉ 高峻。

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其在《诗》曰:‘嵩高维岳,峻极于天。’”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夸饰》:“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,论峡则 河 不容舠。”

⒊ 崇高;尊贵。

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瞰 帝唐 之嵩高兮,眽隆 周 之大寧。”
《隶释·汉太尉刘宽后碑》:“公以嵩高之门,好谦俭之操,布衣糲食,涉履寒苦。”


嵩高的近义词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高超释义:⒈很高明;超过一般水平:技艺高超。⒉宋代治河工人。宋仁宗庆历八年(1048),黄河在澶州(今河南濮阳)附近的商胡决口,高超提出了“三节下埽工作法”,为制服这次黄河严重灾害做出了贡献。
    • 2.
      上流释义:⒈上游:长江上流。⒉指较高的社会地位:上流社会。
    • 3.
      高明释义:⒈高超;出色(指见解、议论、办法、技艺、本领等)。⒉高明的人:另请高明。
    • 4.
      优异释义:(成绩、表现等)特别好:成绩优异。

嵩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中岳释义:⒈亦作“中岳”。 指位于今河南登封县北的嵩山,古名嵩高。⒉中国的名山。借指中土,中州。⒊道家语。指鼻与脐。⒋见“中岳”。
    • 2.
      丰芑释义:⒈《诗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丰水 有芑,武王 岂不仕;詒厥孙谋,以燕翼子,武王 烝哉。”孔颖达 疏:“丰水 是无情之物,犹以润泽而生菜为己事,况 武王 岂不以功业为事乎。言实以功业为事,思得泽及后人,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,以安敬事之子孙。”后以“丰芑”指《诗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。宋 魏了翁《安少保果州生祠记》:“周 自 文、武、成、康 以来,《棫模》、《丰芑》、《嵩高》、《烝民》歌咏得人,本非一世之积。”⒉指帝王慎选储君,教育子孙。用《诗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典故。《宋史·乐志十四》:“丰 芑貽谋,建尔元子。
    • 3.
      伏龟释义: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,为松树之精所化。 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千年之松,下有茯苓,上有兔丝;上有丛蓍,下有伏龟。”唐 李商隐《高松》诗:“上药终相待,他年访伏龟。”朱鹤龄 注引《嵩山记》:“嵩高山 有大松树,或百岁,或千岁,其精变为青牛,为伏龟,採食其实得长生。”
    • 4.
      呼嵩释义:据《汉书·武帝纪》,元封 元年正月 武帝 亲登 嵩高山,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。 后因以“呼嵩”指对君主祝颂。明 唐顺之《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》诗:“望日扳仙仗,呼嵩绕御牀。”
    • 5.
      啓母石释义:夏启 母所化之石。 古代神话传说 夏禹 妻 涂山氏 生 启 而化为石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朕用事 华山,至於中岳,获駮麃,见 夏后启 母石。”颜师古 注:“应劭 曰:‘启 生而母化为石。’启,夏禹 子也。其母 涂山氏 女也。禹 治鸿水,通 轘辕山,化为熊,谓 涂山氏 曰:‘欲餉,闻鼓声乃来。’禹 跳石,误中鼓。涂山氏 往,见 禹 方作熊,惭而去,至 嵩高山 下化为石,方生 启。禹 曰:‘归我子。’石破北方而 启 生。事见《淮南子》。”按,今本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仅言“禹 生于石”。高诱 注:“禹 母 修己,
    • 6.
      外方释义:⒈山名。即 嵩高。五岳之一。《书·禹贡》:“熊耳 外方 桐柏,至于 陪尾。”孔颖达 疏:“嵩高 山在 颖川 嵩高县,古文以为 外方山。”⒉外地;远方。《南齐书·王琨传》:“外方小郡,当乞寒贱。”唐 黄滔《喜侯舍人蜀中新命》诗之二:“来时走马随中使,到日援毫定外方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沛国 譙 人 夏侯惇,字 元让,乃 夏侯婴 之后;自小习枪棒;年十四从师学武,有人辱駡其师,惇 杀之,逃于外方。”⒊指向门外。《云笈七籤》卷十一:“列位次坐向外方。”
    • 7.
      太室释义:⒈亦作“大室”。太庙中央之室,亦指太庙。《书·洛诰》:“王入太室祼。”孔 传:“太室,清庙。”孔颖达 疏:“太室,室之大者,故为清庙。庙有五室,中央曰太室。”《春秋·文公十三年》:“大室屋坏。”杜预 注:“大庙之室。”⒉山名。即 嵩山。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四岳、三涂、阳城、大室、荆山、中南,九州之险也,是不一姓。”陆德明 释文:“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,在 豫州。”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幽王 为 太室 之盟。”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:“太室,中岳 也。”
    • 8.
      嵩高峻极释义:就是:嵩山高大耸入云霄。 “嵩高峻极”是嵩高维岳,峻极于天的简写,此一词题写在嵩山中岳庙内一牌坊上,据传由康熙帝亲笔所书。
    • 9.
      王子乔释义:传说中的仙人名。汉 刘向《列仙传·王子乔》:“王子乔 者,周灵王 太子 晋 也。好吹笙作凤凰鸣。游 伊 洛 间,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高山。三十餘年后,求之於山上,见 柏良 曰:‘告我家: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。’至时,果乘鹤驻山头,望之不可到。举手谢时人,数日而去。”又谓,王子乔 曾至 锺山,获《九化十变经》,以隐遁日月,游行星辰,后以疾终。其墓在 景陵,战国 时有发其墓者,见一剑,正要取视,其剑忽然上飞去。事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六六五。《古诗十九首·生年不满百》:“仙人 王子乔,难可与等期。”金 元好
    • 10.
      缑氏山释义:山名。在 河南省 偃师县。汉 刘向《列仙传·王子乔》:“王子乔 者,周灵王 太子 晋 也。好吹笙,作凤凰鸣。游 伊洛 之间,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。三十餘年后,求之於山上,见 桓良 曰:‘告我家: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。’至时,果乘白鹤驻山头,望之不得到,举手谢时人,数日而去。”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。唐 李白《凤笙篇》:“緑云紫气向 函关,访道应寻 緱氏山。”
    • 11.
      胡天释义:⒈亦称“胡天神”。 北朝 时称琐罗亚斯德教(拜火教)信奉的神。《魏书·后妃传·宣武灵皇后胡氏》:“后幸 嵩高山,夫人、九嬪、公主已下从者数百人,昇于顶中。废诸淫祀,而胡天神不在其列。”《隋书·礼仪志二》:“﹝ 后齐 ﹞ 后主 末年,祭非其鬼,至於躬自鼓儛,以事胡天,鄴 中遂多淫祀,兹风至今不絶。后周 欲招来西域,又有拜胡天制,皇帝亲焉。其仪并从夷俗,淫僻不可纪矣。”参阅 陈垣《火祆教入中国考》第三章。⒉指胡人地域的天空;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。唐 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官》:“北风捲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
    • 12.
      铁摆释义:契丹语的音译。 犹嵩高。
    • 13.
      鸬杓释义:鸬鹚杓。清 李调元《闻王少林嵩高病足》诗之一:“一年断酒閒鸕杓,六月看花过马缨。”

嵩高(songgao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嵩高是什么意思 嵩高读音 怎么读 嵩高,拼音是sōng gāo,嵩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嵩高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