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踪 [yóu zōng]
1. 游历的路线。
英[track;]
游踪 引证解释
⒈ 见“游踪”。亦作“游踪”。旅游的踪迹。
引清 龚自珍 《丑奴儿令·答月坡半林订约》词:“游踪廿五年前到,江也依稀,山也依稀,少壮沉雄心事违。”
清 无名氏 《后会仙记》:“并貽《敍别诗》曰:‘远徙 崑崙 避俗缠,游踪间阔滞归鞭。’”
《新民晚报》1982.10.15:“虽然走马看花,也总算到过 五台山,在 中国 大地上,增添了我的一处游踪。”
亦作“游踪”。指出游的行踪。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公子寻亲》:“只为严父远从方外侣,访游踪乾坤无际。”
《石点头·乞丐妇重配鸾俦》:“若我 吴公佐,生来年已三十,孟浪游踪,至今尚未有家。”
清 俞蛟 《梦厂杂著·柯山石佛记》:“復无亭臺可憩息燕饮,故探幽揽胜之士,游踪鲜及焉。”
沉砺 《送友北上》诗:“今日 长安 昔日 倭,游踪斟斠两如何。”
国语词典
游踪 [yóu zōng]
⒈ 出游的行踪。
例如:「海天游踪」、「游踪万里」。
游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屐齿释义:⒈屐底的齿。⒉指足迹;游踪。⒊指履声,脚步声。
- 2.
梗泛释义:典出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……土偶曰:‘不然。吾西岸之土也,土则復西岸耳。今子,东国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为人,降雨下,淄水 至,流子而去,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。’”后因以“梗泛”指漂泊无定。唐 骆宾王《晚泊河曲》诗:“恓惶劳梗泛,悽断倦蓬飘。”清 黄景仁《送容甫归里》诗:“经年梗泛判游踪,一笑惊从意外逢。”
- 3.
歌场释义:⒈类似歌墟的集会。明 董说《七国考·岳阳风土记》:“荆 湖 民俗,岁时会集或祷祠,多击鼓,合男女踏歌,谓之歌场。”⒉歌唱的场所。清 黄景仁《十四夜歌宴》诗:“歌场坐稳舞筵成,小部《霓裳》按奏清。”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十三引 清 宋树穀《出京留别》诗:“六年 燕 市聚游踪,酒席歌场处处同。”
- 4.
游屐释义:⒈出游时穿的木屐。亦代指游踪。宋 王安石《韩持国从富并州辟》诗:“何时归相过,游屐尚可蜡。”元 赵孟頫《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》诗:“山好双游屐,溪清一钓船。”清 钱学纶《语新》卷下:“昔年游屐屡临,有懒残眇一目僧人,出袍衲相示。”⒉典出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﹝ 谢灵运 ﹞寻山陟岭,必造幽峻,巖嶂千重,莫不备尽。登躡常著木屐,上山则去前齿,下山去其后齿。”后以“游屐”指游玩山水。宋 方岳《不寐》诗:“草合妨游屐,沙崩压钓舟。”清 龚炜《巢林笔谈·舅氏春游诗》:“舅氏素简出,得追陪游屐,尤可喜。”
- 5.
游屣释义:⒈指游览者的步履。⒉借指游踪。
- 6.
游趾释义:⒈犹游踪。⒉游走。
- 7.
游践释义:⒈犹游踪。⒉游历;实地游览。
- 8.
游躅释义:犹游踪。
- 9.
游辙释义:犹游踪。
- 10.
游迹释义:⒈犹浪迹,漫游。⒉游览所到之地。⒊犹游踪。
- 11.
移步易景释义:随着游踪沿途风景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,依次展现沿途风光。
- 12.
説古谈今释义:谈说古今事。形容话题广泛。元 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二折:“只待要説古谈今,寻山问水,傍柳穿花,那里也脩身正己,利民润物,治国齐家。”周瘦鹃《苏州游踪·杨梅时节到西山》:“我们正在说古谈今,敲诗斗韵,蓦见重云迭迭,盖住了前面的山峰,料知山雨欲来。”亦作“説古道今”。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二部第二四章:“干活儿不久,铁锁 王三、王生茂 和跛子 福蛋 他们就忘了刚才闹过的别扭,开始说古道今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