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刹 [sì shā]
1. 指寺和塔。
3. 指寺院。
寺刹 引证解释
⒈ 指寺和塔。
引《法苑珠林》卷五三:“晋 咸康 中 建安 太守 孟景 欲建刹立寺。於夕,闻床头鏗然,视得舍利三枚,因立寺刹。”
⒉ 指寺院。
引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远近寺刹,徙足所到,无非同志游寓所在。”
王鲁彦 《听潮的故事》:“我们游览完了寺刹和名胜,觉得海的神秘和伟大不是在短促的时间里领略得尽。”
寺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令辰释义:⒈吉利的时辰。 一昼夜自子至亥为十二辰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百姓夫妇择其令辰,奉其牺牲。”韦昭 注:“辰,十二辰。”《国语·楚语下》“十二辰以致之”韦昭 注:“十二辰,子至亥。择其吉日令辰,以致神。”⒉指吉日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吉月令辰,乃申尔服,敬尔威仪,淑慎尔德,眉寿万年,永受胡服。”南朝 梁 沉约《湘州枳园寺刹下石记》:“齐 之 永明 六年,六月三日,盖木运将启之令辰,上帝步天之嘉日,乃抗崇表於苍云,植重扃於玄壤。”唐 张九龄《南郊赦书》:“存者可筹其官荣,逝者当録其胤嗣,使幽明同庆,知有令辰。”
- 2.
列刹释义:⒈众寺院。⒉谓托身寺刹。
- 3.
圣泽释义:帝王的恩泽。三国 魏 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今臣蒙国重恩,三世于今矣。正值陛下升平之际,沐浴圣泽,潜润德教,可谓厚幸矣。”南朝 梁 沉约《枳园寺刹下石记》:“徒欲尽能竭虑,知无不为,下被民和,上宣圣泽,而自以力弱途远,终惭短効。”唐 杨巨源《上裴中丞》诗:“清威更助朝端重,圣泽曾随笔下多。”宋 朱熹《白鹿洞赋》:“德隆业茂,圣泽流兮。”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·赐环》:“若非圣泽深无限,鸿雁那从北地来。”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三:“况今涵濡圣泽几二百年,宜风气蒸蒸日上也。”
- 4.
大昏释义:⒈亦作“大婚”。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“大昏为大,大昏至矣。大昏既至,冕而亲迎。”孔颖达 疏:“大昏,谓天子、诸侯之昏也。”清 赵翼《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》诗:“期届大婚移殿早,礼尊正嫡过宫谦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回:“这是什么话!无论皇上大婚已经多年,况且满汉没有联婚之例,那里来的这个话。”⒉昏昧。南朝 陈 徐陵《报德寺刹下铭》:“福彼羣品,俱排大昏。”唐 柳宗元《永州龙兴寺西轩记》:“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,闢灵照之户,广应物之轩者,吾将为之徒。”
- 5.
游寓释义:⒈游历寄居。 明 文徵明《题吴仲仁春游诗卷后》:“余惟 吴 中山水深秀,自昔多文人游寓。”明 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南镇 禹穴 阳明洞 诸山,远近寺刹,徙足所到,无非同志游寓所在。”清 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十二》:“至治之世,士在公孤;小康之世,士在僚采;倾危之世,士在游寓;乱亡之世,士在阿谷。”⒉寓居他乡。唐 杜审言《春日京中有怀》诗:“今年游寓独游 秦,愁思看春不当春。”唐 李颀《送乔琳》诗:“阳羡 风流地,沧江游寓人。”
- 6.
风笙释义:风中的笙声。 南朝 梁简文帝《大爱敬寺刹下铭》序:“仙衣梵带,去鴈塔而来游;天香风笙,辞鹤城而下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