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自见 自见的意思
xiàn

自见

简体自见
繁体自見
拼音zì xiàn
注音ㄗˋ ㄐㄧㄢˋ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zì,(1) 本人,己身。【组词】:自己。自家。自身。自白。自满。自诩。自馁。自重(zhòng )。自尊。自谦。自觉(jué )。自疚。自学。自圆其说。自惭形秽。自强不息。(2) 从,由。【组词】:自从。自古以来。(3) 当然。【组词】:自然。自不待言。自生自灭。放任自流。(4) 假如。【例句】: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

jiàn xiàn,(1) 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(2) 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
基本含义

自己看得见。形容事物显而易见,不需要别人多加说明。

自见的意思

自见 [zì xiàn]

1. 自我表白;显露自己。

自见 引证解释

⒈ 自我表白;显露自己。

汉 司马迁 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垂空文以自见。”
宋 曾巩 《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》:“然古之人,亦不必皆能自见,而卒有传於后者,以世有发明之者耳。”
明 方孝孺 《复郑好义书》之二:“所贵乎君子者,以能兼容并蓄,使才智者有以自见,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。”

⒉ 犹自知。

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吾所谓明者,非谓其见彼也,自见而已矣。”
三国 魏 曹丕 《典论·论文》:“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,斯不自见之患也。”

⒊ 自然可见。

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《魏略》:“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”
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四·艳歌行一》:“语卿且勿眄,水清石自见。”
唐 韩愈 《答刘秀才论史书》:“后之作者,在据事跡实録,则善恶自见。”


国语词典

自见 [zì xiàn]

⒈ 自我炫耀、表现。

三国魏·曹丕〈典论论文〉:「夫人善于自见,而文非一体,鲜能备善,是以各以所长,相轻所短。」
《文选·嵇康·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「足下度内耳,不可自见好章甫,强越人以文冕也。」


自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一案释义:⒈指一件陈奉食物的托盘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五》:“皇子束脩:束帛一篚,五匹;酒一壶,二斗;脩一案,五脡。”⒉一张几桌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八:“如一案有许多器用,逐一理会得,少间便自见得都是案上合有底物事。”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引帝至帐下,旋次升阶,惟有一案设香烛。”⒊一桩案件。⒋犹言一个部门。《宋史·职官志三》:“刑部旧有详覆案,自官制行,归诸路提刑司,至是復置。四年,併制勘、体量为一案。”
    • 2.
      三府释义:⒈汉 制,三公皆可开府,因称三公为“三府”。后世因之。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。汉 王符《潜夫论·班禄》:“三府制法,未闻赦彼有罪,狱货惟宝者也。”《后汉书·承宫传》:“三府更辟,皆不应。”李贤 注:“三府,谓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府。”唐 韩翃《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》诗:“一丘无自逸,三府会招贤。”清 顾炎武《郡县论九》:“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,其县令得而举之,三府得而辟之,其亦可以无失士矣。”⒉通判的别称。官品低于知府、同知,故称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十回:“这通判是个三府,所以他一个六品官,
    • 3.
      东閤释义:东向的小门。 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弘 自见为举首,起徒步,数年至宰相封侯,於是起客馆,开东閤以延贤人。”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:“此閤是小门,不以贤者为吏属,别开门延之。”《后汉书·周黄徐等传序》:“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,开东閤延贤俊。”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。唐 孟浩然《题长安主人壁》诗:“久废南山田,谬陪东閤贤。”唐 李商隐《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》:“早岁思东閤,为邦属故园。”
    • 4.
      两甄释义:⒈两翼;两侧的部队。 《左传·文公十年》:“子朱 及 文子无畏 为左司马”晋 杜预 注:“将猎,张两甄,故置二左司马,然则右司马一人当中央。”《晋书·周访传》:“使将军 李恒 督左甄,许朝 督右甄,访 自领中军……自旦至申,两甄皆败。”宋 苏轼《次韵郑介夫》之二:“良医自要经三折,老将何妨败两甄。”⒉汉 甄丰、甄邯 的合称。《汉书·辛庆忌传》:“是时 莽 方立威柄,用 甄丰、甄邯 以自助,丰、邯 新贵,威震朝廷。水衡都尉 茂 自见名臣子孙,兄弟并立,不甚詘事两 甄。”
    • 5.
      夹袋中人物释义:宋 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·丞相许国吕文穆公》:“公夹袋中有册子,每四方替罢謁见,必问其有何人才,客去随即疏之,悉分门类。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,必贤也。朝廷求贤,取之囊中。故公为相,文武百官各称职者,以此。”《宋史·施师点传》:“师点 惓惓搜访人才,手书置夹袋中,谓 蜀 去朝廷远,人才难以自见,蜀 士之贤者,使各疏其所知,差次其才行、文学,每有除授,必列陈之。”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。
    • 6.
      差之千里释义:差之千里出自见汉代司马迁《史记·一三〇卷·太史公自序》-《春秋》之中。 比喻开始失误虽小,结果损失很大的意思。
    • 7.
      得得释义:⒈任情自得貌。 语本《庄子·骈拇》:“夫不自见而见彼,不自得而得彼者,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。”南朝 梁 何逊《西州直示同员》诗:“誓将收饮啄,得得任心神。”宋 黄庭坚《和甫得竹数本于周翰喜而作诗和之》:“人知爱酒耳,不解心得得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八回:“蜡屐远来情得得,冷吟不尽兴悠悠。”⒉频频;频仍。唐 王建《洛中张籍新居》诗:“云山且喜重重见,亲故应须得得来。”金 高庭玉《柳絮》诗:“得得穿朱户,时时扑翠屏。”⒊特特,特地。唐 陆龟蒙《丁隐君歌序》:“别业在深山中,非得得行不可适到其下。”宋 孙光
    • 8.
      掉弄释义:摆弄;舞弄。元 戴善夫《风光好》第一折:“我想 陶穀 是个掉弄喉舌之人,况四海未寧,要图籍何用,此人必来以游説为功。”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唐书直笔新例》:“史家纪事,唯在不虚美,不隐恶,据事直书,是非自见。若各出新意,掉弄一两字以为褒贬,是治丝而棼之也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二:“大概 东栅头 的灯会同其他几起灯会会合在市中心,几条龙灯在那里掉弄起来竞赛了。”
    • 9.
      显讼释义:公开责备。《资治通鉴·汉成帝绥和元年》:“刘向 自见得信於上,故常显讼宗室,讥刺 王氏 及在位大臣,其言多痛切,发於至诚。”
    • 10.
      月月红释义:⒈月季花的一种。 常年开花,深红或深桃红色,小叶薄而带紫色。亦泛指月季花。元 缪侃《和西湖竹枝词》:“初三月子似弯弓,照见花开月月红。”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月季花》:“月月红、胜春、瘦客、鬭雪红。”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·籐本》:“月月红:俗云人无千日好,花难四季红,四季能红者,现有此花……此花又名长春,又名鬭雪,又名胜春,又名月季。”清 赵翼《澄怀园消夏绝句》:“女郎爱插花盈髩,试手先探月月红。”⒉比喻每月成为惯例。《警世通言·桂员外途穷忏悔》:“谁知 桂迁 自见了 施小官人 之后,却也腹中打
    • 11.
      目短于自见释义:短:短处,局限;自见:自己看见自己。眼睛的短处在于自己看不见自己。比喻人难有自知之明。
    • 12.
      相唤释义:⒈亦作“相叫”。 拱手报名,行相见礼。俗称“唱喏”。宋 周遵道《豹隐纪谈》:“冬至后云:一九、二九,相唤不出手。”《古今小说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》:“吴山 与 金奴 母子相唤罢,到里面坐定吃茶。”《清平山堂话本·西湖三塔记》:“卯奴 道:‘我得这官人救我在这里。’婆婆与 宣赞 相叫。请婆婆吃茶。”《警世通言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》:“我日里兀自见押司着了皂衫,袖着文字归来,老媳妇和押司相叫来。”⒉互相呼唤。唐 韦应物《听莺曲》:“东方欲曙花冥冥,啼鶯相唤亦可听。”前蜀 毛文锡《喜迁莺》词:“锦翼鲜,金毳软,百转
    • 13.
      竿牍释义:书札。《庄子·列御寇》:“小夫之知,不离苞苴竿牘。”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:“竿牘,谓竹简为书,以相问遗。”宋 陆游《与建宁苏给事启》:“小夫之竿牘自见,姑少述於万分。”《明史·丘橓传》:“﹝御史巡方﹞甫临所部,而请事之竿牘,又满行臺。”清 钱谦益《文肃王公行状》:“三年外计,邸舍萧然,苞苴竿牘,絶迹庭户。”
    • 14.
      等子释义:⒈即戥子。称小量东西的衡器。宋 李廌《师友谈记》:“子之文銖两不差,非秤上秤来,乃等子上等来也。”《古今小说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》:“﹝ 吴山 ﹞踱到门前,向一个店家借过等子,将身边买丝银子秤了二两,放在袖中。”⒉为确定某种物品的高下等级,按等级次第,选择该物品若干件,以为衡量的标准。这种作为衡量标准的物品称“等子”。宋 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卷五:“宣和殿 有玉等子,以诸色玉次第排定,凡玉至则以等子比之,高下自见,今内帑有金等子,亦此法。”⒊宋 制,担任御前仪卫的军职人员中有等子。宋 赵昇《朝野类要·故事》
    • 15.
      衆誉释义:众人的称赞。《后汉书·崔駰传》:“当 尧 舜 之盛世,处光华之显时,岂可不庶几夙夜,以永众誉,弘 申伯 之美,致 周 邵 之事乎?”汉 徐干《中论·审大臣》:“尧 之闻 舜 也以众誉,及其任之者则以心之所自见;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,其 文王 乎!”
    • 16.
      识心释义:⒈知道心意。⒉佛教语。谓自识本心,自见本性。
    • 17.
      识本释义:佛教语。谓自识本心,自见本性。
    • 18.
      诎信释义:⒈同“屈伸”。弯曲和伸直。《荀子·乐论》:“曷以知舞之意?曰:目不自见,耳不自闻也,然而治俯仰、詘信、进退、迟速莫不廉制。”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,呴嘘呼吸如 侨松。”颜师古 注:“信读曰伸。”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:“偃卬屈信者,熊经鸟伸,若五禽之戏也。”泛指行动。明 张居正《徐存斋七十寿序》:“天道无心,詘信皆仁。”⒉指进退、出处随时、势而变化。《管子·戒》:“臣闻之消息盈虚,与百姓詘信,然后能以国寧勿已者,朋 其可乎?”宋 施彦执《北窗炙輠》卷下:“身所以行道也,道之詘信,係吾
    • 19.
      读书百遍释义: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,拼音dúshūbǎibiàn,qíyìzìxiàn,是指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 指书熟读后,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。
    • 20.
      谬为释义:假装。《旧唐书·刘黑闼传》:“黑闥 初不许,德威 谬为诚敬,涕泣固请。”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·潘庭坚王实之》:“庭坚 被酒豪甚,竟脱巾髽髻,裸立流泉之衝,且高唱《濯缨》之章。众因谬为惊难,罗拜以为不可及。”清 谭嗣同《报刘淞芙书》之二:“尔时实有自见其不雅驯者,非故谬为过谦之辞也。”

自见(zijian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自见是什么意思 自见读音 怎么读 自见,拼音是zì xiàn,自见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自见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