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帖 [shū tiē]
1. 书写简帖。
3. 指书札、柬帖。
书帖 引证解释
⒈ 书写简帖。
引唐 杜甫 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序:“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,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,自此草书长进。”
⒉ 指书札、柬帖。
引唐 温庭筠 《洞户二十二韵》:“画图惊走兽,书帖得来禽。”
曾益 等注:“唐 李绰 《尚书故实》:‘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,求樱桃来禽,日给藤子。’”
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:“元丰 中, 王荆公 居 半山,好观佛书,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。”
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,看见了这封家书,写得好笑,故意朗诵起来。”
梁斌 《播火记》四:“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子 江涛 入狱的事, 贵他娘 又动了一会子悲伤,才离开 柏树坟,走到 春兰 家里,和 春兰 定规好,请人写了书帖送过去。”
⒊ 字帖;墨迹。
引宋 梅尧臣 《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》诗:“刑政二字布楷法,古今书帖未足观。”
宋 张世南 《游宦纪闻》卷十:“士大夫家,亦有爱其书帖者,皆藏去,以为清玩。”
书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书帖释义:⒈书写简帖。唐 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序:“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,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,自此草书长进。”⒉指书札、柬帖。唐 温庭筠《洞户二十二韵》:“画图惊走兽,书帖得来禽。”曾益 等注:“唐 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‘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,求樱桃来禽,日给藤子。’”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三:“元丰 中,王荆公 居 半山,好观佛书,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,看见了这封家书,写得好笑,故意朗诵起来。”梁斌《
- 2.
二王帖释义:晋 王羲之、献之 父子的行草书帖。
- 3.
北碑南帖释义:清 阮元 分 南北朝 时书法为南北两派,称 北朝 的碑版为北碑,称 南朝 的书帖为南帖。 详见 阮元《北碑南帖论》。
- 4.
厂甸释义:地名。 在 北京市 和平门 外。辽 时名 海王村。因其地有琉璃窑,也称 琉璃厂。为出售书籍、字画、古玩、文具等商店聚集处。清 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·厂甸儿》:“厂甸 在 正阳门 外二里许,古曰 海王村,即今工部之 琉璃厂 也。街长二里许,廛肆林立,南北皆同。所售之物以古玩、字画、纸张、书帖为正宗,乃文人鍳赏之所也。”参阅 清 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琉璃厂店》。
- 5.
来禽青李释义:晋 王羲之《与蜀郡守朱书帖》的别称。 因其首有“青李来禽”,故名。宋 苏轼《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》:“只有《来禽青李帖》,他年留与学书人。”亦省称“来禽”。唐 温庭筠《洞户二十二韵》:“画图惊《走兽》,书帖得《来禽》。”参阅 唐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·右军书记》。
- 6.
玉瑕释义:喻微小缺点。语本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若珠之有纇,玉之有瑕,置之而全,去之而亏。”宋 梅尧臣《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》:“雪贮双砂罌,诗琢无玉瑕。”明 杨慎《丹铅总录·诗话》:“王右军 书帖多悮字,皆玉瑕锦纇,不可效尤也。”
- 7.
琉璃厂释义:北京市 城南街名。 元 代于此建琉璃窑,故名。清 乾隆 间四库馆开,学人群集,乃开设书籍、古玩、字画、碑帖、文具等店,而以书肆为盛。清 吴长元《宸垣识略·建置》:“琉璃厂 在 正阳门 外,而近得 辽 时墓碑,称其地为 燕京 东门外 海王村。”清 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·厂甸儿》:“厂甸 在 正阳门 外二里许,古曰 海王村,即今工部之琉璃厂也。街长二里许,廛肆林立,南北皆同。所售之物以古玩、字画、纸张、书帖为正宗,乃文人鉴赏之所也。”
- 8.
程试释义:⒈按规定的程式考试。 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。三国 吴 韦昭《博弈论》:“博选良才,旌简髦俊,设程试之科,垂金爵之赏。”宋 叶适《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》:“其间有强壮者,稍加劝募,给之弓弩,教以习射,时命程试,利以赏激。”《金史·选举志一》:“贞元 元年,定贡举程试条理格法。”⒉程试之文卷。唐 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郭侍郎 尝寳惜法书一卷,每随身携往。初应举,就杂文试,写毕夜色犹早,以纸缄裹置於篋中。及纳试而误纳所寳书帖。却归铺,於烛笼下取书帖观览,则程试宛在篋中。遽惊嗟,计无所出。来往於棘围门外,见一老吏,询
- 9.
绢帖释义:以绢作底的书帖。
- 10.
鸭头丸帖释义:书帖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