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春温 春温的意思
chūnwēn

春温

简体春温
繁体春溫
拼音chūn wēn
注音ㄔㄨㄣ ㄨㄣ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chūn,(1) 一年的第一季。【例句】:春季(农历正月至三月)。春节。春色。春晖(春天的阳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春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妇女的眉毛)。春秋(➊春季和秋季;➋指年月;➌指人的年岁,如“春春正富”;➍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➎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(2) 两性相求的欲望。【组词】:春心。怀春。(3) 生机。【组词】:大地回春。(4) 姓。

wēn,(1) 不冷不热。【组词】:温带。保温。降温。温泉。温和。温床。(2) 性情柔和。【组词】:温柔。温存(抚慰体贴)。温情。温顺。温静。温良。温文尔雅。(3) 稍微加热。【例句】:把酒温一下。(4) 复习。【组词】:温习。温故而知新。(5) 古同“瘟”。(6) 姓。

基本含义

春天的温暖

春温的意思

春温 [chūn wēn]

1. 伏气温病的一种。指冬受寒邪,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(《温热经纬·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)

[ spring-warm syndrome; ]

3. 新感温病的一种。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。《增补评注温病条辨》卷一:“冬春感风热之邪而病者,…病于春者,亦曰春温。”曾经秋肃临天下,敢遣春温上笔端。——鲁迅《亥年残秋偶作》

春温 引证解释

⒈ 春天的温暖。

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夫大弦浊以春温者,君也;小弦廉折以清者,相也。”
宋 苏轼 《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》诗:“时於冰雪中,笑语作春温。”
清 孙枝蔚 《薤露行》:“春温变秋肃,朝阳成夕曛。”
鲁迅 《集外集拾遗·亥年残秋偶作诗》:“曾惊秋肃临天下,敢遣春温上笔端。”

⒉ 指春暖之时。

《宋史·李若谷传》:“卒挽舟过境,寒瘠甚者,留养视之,须春温遣去。”

⒊ 中医病名。伏气温病的一种。指冬受寒邪,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。

⒋ 中医病名。新感温病的一种。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。


春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剖裂释义:⒈划分。 《汉书·诸侯王表》:“汉 兴之初,海内新定,同姓寡少,惩戒亡 秦 孤立之败,於是剖裂疆土,立二等之爵。”⒉皴裂。《东观汉记·茨充传》:“臣行部入 长沙 界,观者皆徒跣。臣问御佐曰:‘人无履,亦苦之否?’御佐对曰:‘十二月盛寒时,并多剖裂血出,然火燎之,春温或脓溃。’”北魏 贾思勰《<齐民要术>序》:“民惰窳,少麄履,足多剖裂血出。”⒊犹分裂。宋 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卷二:“五代 之际,天下剖裂。”明 高攀龙《<王文成公年谱>序》:“道之不明也,支离于 汉 儒之训詁;道之明也,剖裂于 朱 陆 之分
    • 2.
      挟纩释义:⒈披着绵衣。 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申公巫臣 曰:‘师人多寒。’王巡三军,拊而勉之,三军之士皆如挟纊。”杜预 注:“纊,绵也。言説(悦)以忘寒。”晋 潘岳《马汧督诔》:“霑恩抚循,寒士挟纊。”明 梅鼎祚《玉合记·逆萌》:“管取春温如挟纊,组练三千。”清 秋瑾《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》:“貔貅海上军容壮,冒雪凌霜如挟纊。”⒉把丝绵装入衣衾内,制成绵袍、绵被。明 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造绵》:“其治丝餘者,名锅底绵,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,谓之挟纊。”
    • 3.
      攫醳释义:谓弹琴时琴弦一张一弛。语本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夫大弦浊以春温者,君也;小弦廉折以清者,相也;攫之深,醳之愉者,政令也。”宋 苏轼《听僧昭素琴》诗:“至和无攫醳,至平无按抑。”
    • 4.
      春温释义:⒈⒉伏气温病的一种。指冬受寒邪,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(《温热经纬.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》)⒊新感温病的一种。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。《增补评注温病条辨》卷一:冬春感风热之邪而病者,病于春者,亦曰春温。曾经秋肃临天下,敢遣春温上笔端。--鲁迅《亥年残秋偶作》

春温(chunwen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春温是什么意思 春温读音 怎么读 春温,拼音是chūn wēn,春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春温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