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粮 [yuè liáng]
1. 见“月粮”。
月粮 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月粮”。古代每月支给兵丁的口粮。见“月粮”。
引唐 陆贽 《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》:“请贷贮粟以充将士月粮。”
《宋史·兵志八》:“凡军士,边外率分口券,或折月粮,或从别给。”
明 姚士粦 《见只编》卷上:“军丁月粮先年月头给放,不过初五,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。”
清 黄宗羲 《明夷待访录·兵制一》:“都 燕 而后,岁漕四百万石,十有二总领卫一百四十旗,军十二万六千八百人,轮年值运,有月粮,有行粮,一人兼二人之食。”
月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坐仓释义:宋 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,计价支钱,入其米于仓,谓之坐仓。 始行于 嘉祐 初,熙宁 三年(公元1070年)自京师推广至 河北、河东、陕西 诸路。南宋 继续实行。初为对军人的优惠,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。宋 李纲《御戎论》:“又行坐仓之法,士有飢色,其何以战?”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三》:“其曰坐仓:熙寧 二年,令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,计价支钱,復储其米於仓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熙宁二年》:“初,帝用仪鸞司官 孙思道 言,行坐仓糴米法,王安石 以为善。坐仓者,以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,计价支钱,復储其米於仓也。”
- 2.
月头释义:⒈月初。前蜀 花蕊夫人《宫词》:“月头支给买花钱,满殿宫人近数千。”元 郭翼《春日有怀》诗之二:“客里青春愁不禁,月头月尾雨阴阴。”明 姚士粦《见只编》卷上:“为军丁月粮,先年月头给放,不过初五,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。”⒉犹月份。《快心编三集》第六回:“过了两个月头,佩珩 并无音耗。”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九回:“我现在不问他别的;他许我的金鐲子,有两个月头了,问问还没有打好;我晓得的,一定送给别个相好了。”
- 3.
月尽释义:指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。《魏书·律历志上》“章岁,五百五”原注:“古十九年七闰,闰餘尽为章。积至多年,月尽之日,月见东方,日蚀光晦,輙復变历,以同天象。”《书·胤征》“先时者杀无赦”唐 孔颖达 疏:“月初为朔,月尽为晦……晦者,月尽无月,言其闇也。”明 姚士粦《见只编》卷上:“为军丁月粮,先年月头给放,不过初五,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。”
- 4.
月粮释义:⒈亦作“月粮”。古代每月支给兵丁的口粮。唐 陆贽《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》:“请贷贮粟以充将士月粮。”《宋史·兵志八》:“凡军士,边外率分口券,或折月粮,或从别给。”明 姚士粦《见只编》卷上:“军丁月粮先年月头给放,不过初五,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。”清 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兵制一》:“都 燕 而后,岁漕四百万石,十有二总领卫一百四十旗,军十二万六千八百人,轮年值运,有月粮,有行粮,一人兼二人之食。”⒉见“月粮”。
- 5.
月饷释义:旧时兵丁的每月粮饷。
- 6.
民壮释义:⒈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。 明 王廷相《雅述下》:“正统 己巳之变,兵部徵各省兵入御虏……当时大臣建议,设立民壮,以备仓卒,法古兵出於农之义,三时在野力田,一时入城讲武,若有征调,即同正军。”《醒世恒言·汪大尹火焚宝莲寺》:“﹝ 汪大尹 ﹞教左右唤进民壮快手人等,将寺中僧众,尽都绑缚。”《明史·兵志三》:“正统 二年始募所在军餘、民壮愿自效者,陕西 得四千二百人。人给布二匹,月粮四斗。”⒉清 代州、县官衙前卫兵。也叫壮班。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·民壮》:“今州、县官衙前给使者有民壮,餼于官而供役。”《老残游记》
- 7.
班操释义:指 明 时卫所军队轮班上京师操练的制度。《明史·兵志二》:“﹝ 万历 ﹞四十年,给事中 麻僖 请恤班操之苦。”清 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兵制一》:“中都、大寧、山东、河南 附近衞所,轮班上操,春班以三月至八月还,秋班以九月至二月还,有月粮,有行粮,一人兼二人之食,是岁有二十餘万不耕而食之军矣。此又衞所之制破坏於班操者也。”
- 8.
行月释义:⒈移动的月光。⒉明清军队和漕运兵丁的月饷称月粮,执行任务开拔时加给的称行粮。行粮和月粮合称行月粮,省称行月。
- 9.
遐遥释义:遥远。 唐 李商隐 《为荥阳公论安南行营将士月粮状》:“不唯褊匱,且以遐遥,有搬滩过海之劳,多巨浪颶风之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