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狂狡 狂狡的意思
kuángjiǎo

狂狡

简体狂狡
繁体
拼音kuáng jiǎo
注音ㄎㄨㄤˊ ㄐㄧㄠˇ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kuáng,(1) 本称狗发疯,后亦指人精神失常。【组词】:狂犬。疯狂。癫狂。发狂。狂人。(2)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。【组词】:轻狂。狂妄(极端自高自大)。狂吠(狗狂叫,借指疯狂的叫嚣)。狂乱。狂野。狂躁。狂恣。狂草(草书的一种,风格狂放无羁)。(3) 气势猛烈,超出常度。【组词】:狂风。狂飙。狂热。力挽狂澜。

jiǎo,(1) 诡诈。【组词】:狡猾。狡诈。狡黠。狡辩。狡赖。(2) 多力,壮健。【组词】:壮狡。

基本含义

形容人行为狂妄而狡猾。

狂狡的意思

狂狡 [kuáng jiǎo]

1. 狂妄狡诈。

2. 指狂妄狡诈之徒。

4. 指叛乱者。

狂狡 引证解释

⒈ 狂妄狡诈。

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今狂狡之虏或妄自称亡汉将军,或称 成帝 子 子舆,至犯夷灭,连未止者,此圣恩不蚤絶其萌牙故也。”
晋 郭璞 《省刑疏》:“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,崩震薄蚀之变,狂狡蠢戾之妖。”
《北史·郭祚传》:“萧衍 狂狡,擅断川瀆,役苦人劳,危亡已兆。”

⒉ 指狂妄狡诈之徒。

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大论》:“伤毁圣人者,狂狡也。”

⒊ 指叛乱者。

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:“亡狂狡之忧,卒折诸 吕 之难, 成太宗 之业者,亦赖之於诸侯也。”
《新唐书·魏元忠传》:“海内承平久,闻狂狡窃发,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。”
金 元好问 《秦王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露布》:“南征北怨而俱荷来苏,西被东渐而无思不服,独兹狂狡,犹尔跳梁。”
章炳麟 《安君颂》:“狂狡颠覂,应时就戮。”


狂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倒戟释义:⒈掉转戟锋向自方攻击。 戟,古代一种长柄兵器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﹝ 灵輒 ﹞既而与为公介,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。”杨伯峻 注:“倒戟犹言倒戈。”唐 杜甫《八哀诗·赠司空王公思礼》:“嗟嗟 邓大夫,士卒终倒戟。”⒉倒授戟柄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狂狡 輅 郑 人,郑 人入于井。倒戟而出之,获 狂狡。”
    • 2.
      制则释义:⒈法度。《南史·王俭传》:“时朝仪草创,衣服制则,未有定準。”⒉制定法度。 章炳麟 《与简竹居书》:“中 唐 以来,礼崩乐坏,狂狡有作,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。”
    • 3.
      时难释义:⒈古代按时驱除疫鬼的仪式。难,通“儺”。《周礼·夏官·方相氏》:“帅百隶而时难,以索室敺疫。”孙诒让 正义:“是难以惊敺疫癘之鬼。”⒉时世的厄难。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﹝ 班彪 ﹞愍狂狡之不息,乃著《王命论》以救时难。”《南史·宋纪上·武帝》:“﹝ 裕 ﹞仰愤时难,俯悼横流,投袂一起,则皇祀剋復。”唐 元结《漫酬贾沔州》诗:“往年壮心在,尝欲济时难。”
    • 4.
      狂啸释义:⒈狂狡啸聚。 指聚众作乱。宋 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八:“上怪问之,驤 曰:‘臣解秩时,实无烽警。蜀 民浮窳,易扰难安,以物情料之,但恐狂啸不测。’既而不久,李顺 果叛,时皆伏其先见。”参见“狂狡”。⒉猛烈的呼啸。《历史研究》1976年第2期:“迎候他的并不是亲善的黄旗,而是洋枪大炮的狂啸。”
    • 5.
      猖猾释义:猖狂狡猾。
    • 6.
      蠢戾释义:叛乱;骚动。 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:“四年之秋,戎 丑蠢戾,爰自 西州,侵及 涇阳。”李贤 注:“蠢,动也。戾,乖也。”《晋书·郭璞传》:“崩震薄蚀之变,狂狡蠢戾之妖。”
    • 7.
      风尘之警释义: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。《汉书·终军传》:“边境时有风尘之警,臣宜被坚执鋭,当矢石,启前行。”《新唐书·马周传》:“若人既劳,而用之不息,万一中国水旱,而边方有风尘之警,狂狡窃发,非徒旰食晏寝而已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河漕·徐州》:“仅一宪臣居城中,称兵使者,而一参戎同事,所部兵止数百人,脱有风尘之警,立见瓦裂。”亦作“风尘之惊”。王闿运《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》:“归葬时,东夷有风尘之惊,廷臣諠嚣,仓黄促战。”

狂狡(kuangjiao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狂狡是什么意思 狂狡读音 怎么读 狂狡,拼音是kuáng jiǎo,狂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狂狡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