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奉职 奉职的意思
fèngzhí

奉职

简体奉职
繁体奉職
拼音fèng zhí
注音ㄈㄥˋ ㄓˊ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fèng,(1) 恭敬地用手捧着。【例句】:奉觞(举杯祝酒)。奉献。奉祀。奉承(恭维,讨好。“承”读轻声)。(2) 尊重,遵守。【组词】:奉公守法。奉为圭臬(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)。奉行故事(按老规定办事)。(3) 敬辞,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。【组词】:奉告。奉还(huán )。奉陪。奉劝。奉迎(a.敬辞,迎接;b.奉承)。奉赠。(4) 信仰。【组词】:信奉。素奉佛教。(5) 供养,伺候。【组词】:奉养。供奉。侍奉。(6) 姓。(7) 古同“俸”,薪金。

zhí,(1) 职务,分(fèn )内应做的事。【组词】:职业。职务。职守。职权。天职。尽职。(2) 职位,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地位。【组词】:职工。职位。职员。职称。以身殉职。(3) 旧时公文用语,下属对上司的自称。【组词】:卑职。职当奉命。(4) 掌管。【组词】:职掌。(5) 由于。【组词】:职此而已。

基本含义

忠诚地履行职责,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。

奉职的意思

奉职 [fèng zhí]

1. 谓奉行职事。

奉职 引证解释

⒈ 谓奉行职事。

《史记·循吏列传序》:“奉职循理,亦可以为治,何必威严哉?”
《东观汉记·周荣传》:“﹝ 荣 ﹞尽心奉职,夙夜不怠。”
明 王琼 《双溪杂记》:“皆不责问 陆完 等奉职不效之罪。”
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·袁世凯等奏折》:“臣等奉职无状,政策不能取信於民,抚衷惭惧,罔知所措。”


奉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三班借职释义:宋 代武臣的最低职级。详“三班奉职”。
    • 2.
      三班奉职释义:宋 时武职,分东、西、横三班。 入仕者先为三班借职,转三班奉职,以次递迁,最高可至节度使。《宋史·太宗纪二》:“﹝ 淳化 二年﹞乙酉,置内殿崇班、左右侍禁,改殿前承旨为三班奉职。”《宋史·职官志九》:“武臣三班借职至节度使叙迁之制:三班借职,三班奉职,右班殿直,左班殿直,右侍禁,左侍禁,西头供奉官,东头供奉官,内殿崇班……节度使。”
    • 3.
      不夕释义:谓暮不见君。 指无急要事。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:“百官承事,朝而不夕。”杜预 注:“不夕,言无事。”孔颖达 疏:“旦见君谓之朝,莫见君谓之夕……人息事少,故百官承奉职事,皆朝朝而莫不夕。不夕,言无事也。”
    • 4.
      令式释义:章程;程式。 《北史·儒林传下·房晖远》:“诸儒莫不推其通博,皆自以为不能测也。寻奉詔预修令式。”唐 陆贽《论岭南请于安南置市舶中使状》:“岭南、安南 莫非王土,中使、外使悉是王臣,若缘军国所须,皆有令式恒制,人思奉职,孰敢闕供?”宋 陆游《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》:“自 唐 以来,郡县皆祭城隍,至今世尤谨,守令謁见,其仪在他神祠上,社稷虽尊,特以令式从事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景德二年》:“留寧 等将见,馆伴使 李宗諤 引令式不许佩刀,至 上閤门,留寧 等欣然解之。”
    • 5.
      傅奏释义:敷奏;奏陈。《大戴礼记·卫将军文子》:“傅奏其勇。”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五日一听事,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,以傅奏其言,考试功能。”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:“各自奏陈其言,然后试之以官,考其功德也。”《后汉书·梁统传》:“谨表其尤害於体者傅奏於左。”《新唐书·张嘉贞传》:“居位三年,善傅奏,敏於裁遣。”
    • 6.
      咀药释义:⒈服药。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嘉 引药杯以击地,谓官属曰:‘丞相幸得备位三公,奉职负国,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,丞相岂儿女子邪,何谓咀药而死?’”⒉古代煎药,先将药材嚼成粗粒再煎。故亦称煎药为咀药。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诊祟》:“小姐,我去咀药来。”
    • 7.
      委信释义:委任信赖。汉 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三》:“光(孔光)为尚书僕射,职典枢机十餘年,守法度,修故事……以是久见委信。”《周书·王褒传》:“元帝 唯於 襃 深相委信。”元 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七:“奉御奉职辈,本以传詔旨,供使令,而人主委信,反在士大夫右。”
    • 8.
      擢授释义:提升。 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臣以负薪之资,拔於陪隶之中,奉职宪臺,擢授戎校。”《晋书·文苑传·左思》:“父 雍,起小吏,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。”《资治通鉴·隋炀帝大业五年》:“﹝ 裴藴 ﹞由是渐见亲委,未几,擢授御史大夫,与 裴矩、虞世基 参掌机密。”
    • 9.
      春坊释义:⒈魏 晋 以来称太子宫为春坊。 又称春宫。《晋书·愍怀太子传论》:“及于继明宸极,守器春坊。”《北史·隋房陵王勇传》:“初平 陈 后,宫人好者悉配春坊。”前蜀 韦庄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》:“晓烟生帝里,夜火入春坊。”⒉太子宫所属官署名。唐 置太子詹事府,以统众务;左右二春坊,以领诸局。历代相承,属官时有增减。明 清 时实际成为翰林院编修、检讨开坊升转之所。清 末废。南朝 梁 沉约《郊居赋》:“劳蒙司而获谢,犹奉职於春坊。”《旧唐书·岑文本传》:“守此一职,犹惧满盈,岂宜更忝春坊,以速时谤。”清 俞樾《茶香室
    • 10.
      洗手奉公释义:比喻忠于职守,廉洁奉公。同“洗手奉职”。
    • 11.
      洗手奉职释义:洗手:使手干净,比喻廉洁;奉职:担任职务。 比喻忠于职守,廉洁奉公。
    • 12.
      清穆释义:清静;清和。汉 蔡邕《释诲》:“夫子生清穆之世,禀醇和之灵。”《晋书·齐献王攸传》:“当今方隅清穆,武夫释甲,广分休假,以就农业。”宋 苏轼《答王敏仲书》之三:“春候清穆。”明 张居正《答陈节推书》之七:“受事于今四年,碌碌无以自效,所赖主德日明,宫府清穆,百司蒸蒸奉职。”
    • 13.
      王职释义:⒈交给天子的贡赋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取於 有阎 之土,以供王职。”汉 潘勗《册魏公九锡文》:“爰及 襄王,亦有 楚 人,不供王职。”⒉天子的职事。《文选·陈琳<檄吴将校部曲文>》:“巴夷王 朴胡,賨邑侯 杜濩,各帅种落,共举 巴郡,以奉王职。”吕延济 注:“奉职,谓奉天子职事。”南朝 梁 沉约《郊居赋》:“翼储光於三善,长王职於百司。”⒊天子的职官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基传》:“凡家臣之良,则升于公辅,公臣之良,则入于王职,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。”
    • 14.
      畔逆释义:⒈背叛。畔,通“叛”。《史记·礼书》:“孝景 用其计,而六国畔逆,以 错 首名,天子诛 错 以解难。”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今诸侯有畔逆之计,此大臣奉职不称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八年》:“服顺者褒赏,畔逆者诛罚。”⒉有背叛行为的人。畔,通“叛”。《汉书·五行志上》:“出军行师,把旄杖鉞,誓士众,抗威武,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。”清 龙启瑞《论外臣书归书入例》:“晋 赵鞅 则身为畔逆,因 韩 魏 之援而得反国者也。”
    • 15.
      登良释义:进用贤能。唐 韩愈《河南府同官记》:“建中 初,天子始纪年更元,命官司举 贞观、开元 之烈。羣臣惕慄奉职,命材登良,不敢私违。”
    • 16.
      百执事释义:犹百官。《书·盘庚下》:“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之人,尚皆隐哉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总其百执事,以奉其社稷之祭。”韦昭 注引 贾逵 曰:“百执事,百官。”唐 韩愈《东都遇春》诗:“在庭百执事,奉职各祗敬。”严复《原强续篇》:“夫以 中国 今日政治之弛缓不收,人心之浇薄自私与百执事人才之消乏,虑无起者耳。”亦省作“百执”。宋 王禹偁《拟裴寂祷华山文》:“余若位极人臣,业展经纶,黜陟乎百执,启沃乎一人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宝元元年》:“伏望陛下普詔百执,各贡所怀,留神省閲。”
    • 17.
      背奥媚灶释义:借喻背着君上而阿附权臣。 语出《论语·八佾》:“与其媚於奥,寧媚於灶。”朱熹 集注:“室西南隅为奥。灶者,五祀之一,夏 所祭也……喻自结於君,不如阿附权臣也。”晋 袁宏《后汉纪·献帝纪二》:“硕 以瓦器奉职天臺,不思先公而务私家,背奥媚灶,苟諂大臣。”
    • 18.
      蒸蒸释义:⒈纯一宽厚貌。 《汉书·酷吏传序》:“而吏治蒸蒸,不至於姦,黎民艾安。”颜师古 注:“蒸蒸,纯一之貌也。”明 张居正《答陈节推书》十七:“首事于今四年,碌碌无以自效,所赖主德日明,宫府清穆,百司蒸蒸奉职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一》:“纵其间淳浇世殊,要莫不弘亮天功,雕刻人理,随时以树之范。故羣甿蒸蒸,必以得此而后足於凭依,洵品汇之璣衡也。”⒉孝顺。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蒸蒸之心,感物曾思。”薛综 注:“《广雅》曰:蒸蒸,孝也。”唐 柳宗元《饶娥碑》:“纤葛絺紵,克供以修,蒸蒸在家,其父世渔。”王闿运《皇清
    • 19.
      迁叙释义:亦作“迁叙”。亦作“迁序”。谓旧时官吏根据考核劳绩而进行晋职或奖励。《晋书·傅玄传》:“《虞书》曰:‘三载考绩,三考黜陟幽明。’是为九年之后乃有迁叙也。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下·刘蕡》:“臣愿覈考课之实,定迁序之制,则多端之吏息矣。”宋 曾巩《许安世都官员外郎制》:“徒隶佣役之人,典其废置,而时其迁序,主以郎吏,其选甚高。”宋 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·帝德》:“第令於本部中迁敍,乃以为太常太乐令。”明 史玄《旧京遗事》:“藩臬首领,法当得县令,某则从朝廷迁序外臣,但谨为奉职耳。”《明史·王科传》:“盐运官廉,当迁

奉职(fengzhi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奉职是什么意思 奉职读音 怎么读 奉职,拼音是fèng zhí,奉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奉职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