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族望 族望的意思
wàng

族望

简体族望
繁体
拼音zú wàng
注音ㄗㄨˊ ㄨㄤˋ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zú,(1) 亲属,泛指同姓之亲。【组词】:族规。族长。家族。(2)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。【组词】:种族。(3)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,他们有共同的语言、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。【组词】:民族。(4)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。【组词】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(5)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。【组词】:芳香族。(6)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亲、妻家的人都杀死。【组词】:族灭。(7) 聚合,集中。【例句】:云气不待族而雨。

wàng,(1) 看,往远处看。【组词】:望见。眺望。张望。望尘莫及(喻远远落后)。望风捕影。(2) 拜访。【组词】:看望。拜望。探望。(3) 希图,盼。【组词】:期望。欲望。喜出望外。(4) 人所敬仰的,有名的。【组词】:望族。名望。声望。威望。(5) 向,朝着。【组词】:望东走。(6) 月圆,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。【组词】:望日。(7) 埋怨,责备。【组词】:怨望。(8) 姓。

基本含义

指家族的声望、地位或家族的荣誉。

族望的意思

族望 [zú wàng]

1. 有声望的名门大族。

3. 在宗族中的声望。

族望 引证解释

⒈ 有声望的名门大族。

《魏书·高允传》:“显祖 平 青 齐,徙其族望於 代”
唐 李商隐 《赠赵协律晳》诗:“已叨 邹 马 声华末,更共 刘 卢 族望通。”
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三钞·永嘉王氏子孙之多》:“王氏 为 永嘉 族望。”
鲁迅 《坟·论“他妈的!”》:“唐 以后,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。”

⒉ 在宗族中的声望。

《陈书·周敷传》:“迪 素无簿阀,恐失众心,倚 敷 族望,深求交结。”


国语词典

族望 [zú wàng]

⒈ 名门大族。

《魏书·卷四八·高允传》:「显祖平青齐,徙其族望于代。」
唐·李商隐〈赠赵协律晳〉诗:「已叨邹马声华末,更共刘卢族望通。」

⒉ 宗族或家族的声望。

《陈书·卷一三·周敷传》:「迪素无簿阀,恐失众心,倚敷族望,深求交结。」


族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夷狄释义:⒈古称东方部族为 夷,北方部族为 狄。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”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圣王之制,施德行礼,先京师而后诸夏,先诸夏而后夷狄。”宋 王安石《河北民》诗:“家家养子学耕织,输与官家事夷狄。”鲁迅《坟·论“他妈的!”》:“唐 以后,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;到了 金 元,已奉夷狄为帝王,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。”⒉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。《国语·郑语》:“或在王室,或在夷狄,莫之数也。”唐 韩愈《毛颖传》:“其子孙甚多,散处中国夷狄,皆冒 管城。”唐 聂
    • 2.
      屠酤释义:亦作“屠沽”。宰牲和卖酒。亦泛指职业微贱的人。《墨子·迎敌祠》:“举屠酤者置厨给事,弟之。”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召公子、许伟康 并出屠酤。”明 唐寅《与文徵明书》:“计僕少年居身屠酤,鼓刀涤血,获奉吾卿周旋,頡頏婆娑,皆欲以功名命世。”清 龚自珍《自春徂秋偶有所触得》诗之五:“朝从屠沽游,夕拉騶卒饮。”《鲁迅》坟·论“他妈的!”:“唐 以后,自夸族望的风气渐渐消除;到了 金 元,已奉夷狄为帝王,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。”
    • 3.
      焞焞释义:⒈光暗弱貌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鶉之賁賁,天策焞焞,火中成军,虢公 其奔。”杜预 注:“天策,傅説星。时近日,星微。焞焞,无光耀也。”明 宋濂《渊颖先生碑》:“大火焞焞,司於南辰。”⒉盛大貌。《诗·小雅·采芑》:“戎车嘽嘽,嘽嘽焞焞,如霆如雷。”毛 传:“焞焞,盛也。”明 宋濂《梅府君墓志铭》:“惟 宣 之 梅,族望焞焞。世多显才,有盛无衰。”
    • 4.
      门望释义:门第,族望。 即家族发达于何地。
族望是什么意思 族望读音 怎么读 族望,拼音是zú wàng,族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族望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