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捕役 捕役的意思

捕役

简体捕役
繁体
拼音bǔ yì
注音ㄅㄨˇ ㄧˋ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bǔ, ◎ 捉,逮。【组词】:捕捉。捕获。捕杀。巡捕。缉捕。捕风捉影。

yì,(1) 服兵务,从军。【组词】:从役。现役。(2) 战事。【组词】:战役。(3) 服劳力之事。【组词】:劳役。徭役。(4) 使唤。【组词】:役使。奴役。(5) 被役使的人。【组词】:役夫。役徒。仆役。杂役。

基本含义

捕捉猎物的人。

捕役的意思

捕役 [bǔ yì]

1. 旧指地方官府中捕捉犯人的差役。

[runner (bailiff) seizing (arresting) criminals in a feudal yamen in the days of old;]

捕役 引证解释

⒈ 旧时州县官署中从事缉捕的差役。

《好逑传》第二回:“你可招呼众捕役,即便赶来,紧紧伺候。倘捉了人,可即飞马报知老爷,请他快来。”
清 薛福成 《庸盦笔记·轶闻·县令意外超迁之喜》:“一日,有捕役过一茅舍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六回回目:“乾嫂子色笑代承欢,老捕役潜身拿臬使。”


国语词典

捕役 [bǔ yì]

⒈ 衙门里担任缉捕人犯的差役。

《福惠全书·卷一七·刑名部·总论》:「其缉盗之事,又必在于捕役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五〇回》:「话说那万中书在秦中书家厅上看戏,突被一个官员,带领捕役进来,将他锁了出去。」


捕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勾使释义:⒈官府捕役。⒉犹勾引。
    • 2.
      官店释义:⒈供商贾使用的官营店房。唐 李翱《疏绝进献》:“故有作官店以居商贾者,有酿酒而官沽者,其他杂率巧设名号,是皆夺百姓之利,亏三代之法,公託进献,因得自成其私,甚非太平之事也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》:“己酉,吴 命中书省,凡商税三十税一,多取者以违例论。改在都官店为宣课司,府、州、县官店为通课司。”《明史·食货志五》:“太祖 初,征酒醋之税,收官店钱。”⒉捕役拷问盗贼的地方。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献县 捕役 樊长,与其侣捕一剧盗。盗跳免,縶其妇於官店。”自注:“捕役拷盗之所,谓
    • 3.
      拏人释义:犹捕役,捕快。
    • 4.
      捉事人释义:旧指捕役或缉访的人。
    • 5.
      捕壮释义:即捕役。清 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看须知》:“或捕壮拿获,于某年月日申报某衙门。”参见“捕役”。
    • 6.
      番当释义:明 清 时官府当值的捕役。
    • 7.
      番校释义:指捕役。
    • 8.
      积惯释义:积久惯熟。 清 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刑名五·遴捕役》:“宜于久充多年积惯老成之中,择其精健有智识者另拔为一班。”
    • 9.
      臬使释义:即按察使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六回回目:“乾嫂子色笑代承欢,老捕役潜身拿臬使。”
    • 10.
      里阎释义:里门,乡里。 清 吴伟业 林云凤《梅花庵话雨同林若抚联句》:“絶迹违朝市,全身混里阎。”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·杂记下·治贼》:“盗贼横行,捕役庇纵,最为里阎之害。”
    • 11.
      隐护释义:庇护;掩护。明 唐顺之 《弟妇王氏墓志铭》:“且又为之隐护不使人知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缉捕》:“但盗贼潜住他方,必有彼处匪人及捕役物色之受贿通情,则代为隐护。”

捕役(boyi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捕役是什么意思 捕役读音 怎么读 捕役,拼音是bǔ yì,捕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捕役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