怔忡 [zhēng chōng]
1. 中医病名。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。
3. 犹怔忪。谓惊恐不安。
怔忡 引证解释
⒈ 中医病名。患者心脏跳动剧烈的一种症状。
引宋 朱熹 《乞宫观札子》:“熹 旧有心气之疾,近因祷雨备灾,忧惧怵迫,復尔发动,怔忡炎燥,甚於常时。”
明 宋濂 《答郡守聘五经师书》:“又自婴祸患以来,得怔忡疾,见一夫负戟而趋,心輒惊怖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回:“弄的情色若痴,语言常乱,似染怔忡之病。”
⒉ 犹怔忪。谓惊恐不安。
引宋 杨亿 《天贶殿碑》:“伏纸怔忡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翩翩》:“突突怔忡间,衣已化叶。”
王火 《明月天涯》:“留下了 齐霜威 和子、媳,客人们怔忡地愣在那儿。”
国语词典
怔忡 [zhēng chōng]
⒈ 惊悸的样子。
引《聊斋志异·卷二·聂小倩》:「三日来,心怔忡无停息,意金华妖物,恨妾远遁,恐旦晚寻及也。」
⒉ 中医上指心跳剧烈的症状。
引《红楼梦·第七〇回》:「连连接接,闲愁胡恨,一重不了一重添,弄得情色若痴,语言常乱,似染怔忡之疾。」
怔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兼且释义:并且。明 吴承恩《寿陈湖东七秩障词》:“兼且乡井激其义风,湖海孚乎雅望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五回:“﹝ 苟才 ﹞觉得住在省里没甚趣味,兼且得了个怔忡之症……便带了全眷,来到 上海。”
- 2.
心跳心慌释义:证名。 指心悸、怔忡。
- 3.
恐悸释义:惊慌。唐 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鬼神恐悸,圣智危慄。”《旧唐书·刘总传》:“晚年恐悸尤甚,故请落髮为僧。”宋 郭彖《睽车志》卷二:“此疾虽愈,而尝怔忡恐悸,或遗亡颠错,若失心状。”
- 4.
琥珀育心释义:琥珀育心用于怔忡惊悸,日久不愈,形容渐瘦,四肢乏力。
- 5.
痰火释义:中医术语。 体内痰浊与火邪互结或痰浊郁久化火的病理变化。多表现为喘息、咳嗽、怔忡、昏厥等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·中风》:“痰火内发病心官。”注:“心病痰火,轻则舌强难语,重则痰壅神昏。”《警世通言·拗相公饮恨半山堂》:“荆公 原有痰火症,住在小舟多日,情怀抑鬱,火症復发。思欲舍舟登陆,观看市井风景,少舒愁绪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不想那客人是中年的人,有痰火病的。就这一推里,一交跌去,闷倒在地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杨执中 老年痰火疾,夜里要人作伴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是痰火么?爸爸向来有这毛病
- 6.
眴瞀释义:眼睛昏花。 明 唐顺之《告病疏》:“不幸臣有狗马之疾,往年秋冬之交,触冒霜露……痰火怔忡眴瞀诸证,时时有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