戎旅 [róng lǚ]
1. 军旅;兵事。
戎旅 引证解释
⒈ 军旅;兵事。
引三国 魏 曹丕 《与张郃诏》:“今将军外勤戎旅,内存国朝。”
《北史·司马侃传》:“少果勇,未弱冠,便从戎旅。”
唐 元稹 《观兵部马射赋》:“我有笔阵与词锋,可以偃干戈而息戎旅。”
明 王鏊 《震泽长语·官制》:“唐 世,诸道置按察使,后改为採访处置使,治於所部之都。既又改为观察,其戎旅之地,即置节度使。”
戎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常体释义:⒈犹通例。 《荀子·荣辱》:“乐易者常寿长,忧险者常夭折,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。”《后汉书·邓张徐张胡传论》:“怀禄以图存者,仕子之恒情;审能而就列者,出身之常体。”《魏书·食货志》:“输京之时,听其即纳,不得杂合,违失常体。”⒉固定的格式。《南史·张邵传》:“夫文岂有常体,但以有体为常。”⒊平素的风格。唐 殷璠《河岳英灵集》卷中 崔颢 诗评语:“顥 年少为诗,名陷轻薄,晚节忽变常体,风骨凛然,一窥塞垣,説尽戎旅。”
- 2.
旅獒释义:⒈古代西戎旅国出产的大犬。 ⒉借指西戎各国。
- 3.
点试释义:⒈考核;试验。《宋史·葛洪传》:“训齐戎旅,亦帅之职也,朝廷每严点试之法,申阶级之令,其儆之亦切矣。”⒉燃点试验。
- 4.
王舍城释义:⒈地名。即古 印度 曷罗闍姞 利呬城。传说其西南 佛陀迦雅 为 释迦牟尼 成道之地。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摩揭陀国下》:“石柱东北不远,至 曷罗闍姞利呬城(唐 言 王舍)……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毗娑罗王 野处寒林,整集戎旅欲袭,不虞边候以闻,乃建城邑。以王先舍於此,故称 王舍城 也。”唐 王勃《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》:“王舍城 之宫闕,白玉犹存;给孤独 之园林,黄金尚在。”⒉常借指佛国、佛寺。唐 广宣《驾幸圣容院应制》诗:“大 唐 国里千年圣,王舍城中百亿身。”明 汤显祖《欲游栖霞寺不果》诗:“金陵
- 5.
落星释义:⒈山名。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,北临 长江。相传有大星落于此,因而得名。宋 梅尧臣《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》诗:“落星 始前瞻,瞬目已后相。”⒉楼名。在 南京市 东北临 江 的 落星山 上。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数军事乎 桂林 之苑,饗戎旅乎 落星 之楼。”刘逵 注:“吴 有 桂林苑、落星楼,楼在 建业 东北十里。”前蜀 韦庄《春日》诗:“落星楼 上吹残角,偃月营中挂夕暉。”⒊石名。唐 刘禹锡《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》:“眇小欺 湘 燕,团圆笑落星。”
- 6.
阮孚戎旅释义:《晋书·阮孚传》:“琅邪王 裒 为车骑将军,镇 广陵,高选纲佐,以 孚 为长吏…… 孚 答曰:‘陛下不以臣不才,委之以戎旅之重。 ’”后因以“阮孚戎旅”指委以军旅重任。
- 7.
风宪释义:⒈风纪法度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序》:“爰逮 战国,风宪逾薄,适情任欲,颠倒衣裳,以致破国身亡,不可胜数。”唐 窦常《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》:“汉 廷风宪在,应念匪躬人。”孙中山《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》:“中国 从古以来,本有御史臺主持风宪,然亦不过君主的奴僕,没有中用的道理。”⒉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,正吏治之职,故以“风宪”称御史。唐 元结《辞监察御史表》:“臣自布衣,未踰数月,官忝风宪,任廉戎旅。”宋 司马光《初除中丞上殿札子》:“臣蒙陛下圣恩,拔於众臣之中,委以风宪,天下细小之事,皆未足为陛下言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