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先正 先正的意思
xiānzhèng

先正

简体先正
繁体
拼音xiān zhèng
注音ㄒㄧㄢ ㄓㄥˋ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xiān,(1) 时间在前的,次序在前的,与“后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先前。先期。原先。先驱。先河(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,后祭海,以河为海的本源,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)。先觉(jué)。先见之明。先发制人。(2)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。【组词】:先人。先世(祖先)。先民。(3)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。【组词】:先祖。先父。先哲(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)。先烈。先贤。(4) 姓。

zhèng zhēng,(1) 不偏斜,与“歪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正午。正中(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(2) 合于法则的。【例句】:正当(dāng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规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厉色。拨乱反正。(3) 合于道理的。【组词】:正道。正确。正义。正气。(4) 恰好。【组词】:正好。正中(zhōng )下怀。(5)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。【例句】:他正在开会。(6) 两者相对,好的、强的或主要的一方,与“反”相对,与“副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正面。正本。(7) 纯,不杂。【组词】:正色。正宗。正统。纯正。(8) 改去偏差或错误。【组词】:正骨。正误。正音。正本清源。(9)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。【组词】:正方形。(10) 指失去电子的,与“负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正电。(11) 大于零的,与“负”相对。【例句】:正数(shù)。(12) 姓。 ◎ 〔正月〕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。简称“正”,如“新正”。

基本含义

指事情发生之前就能预料到结果,也指事先做好准备。

先正的意思

先正 [xiān zhèng]

1. 亦作“先政”。前代的贤臣。

2. 泛指前代的贤人。

4. 前代的君长。

先正 引证解释

⒈ 亦作“先政”。前代的贤臣。

《书·说命下》:“昔先正保衡,作我先王。”
孔 传:“正,长也,言先世长官之臣。”
汉 潘勗 《册魏公九锡文》:“惟祖惟父,股肱先正,其孰恤朕躬。”
晋 陆机 《辩亡论下》:“山川之险易守也,劲利之器易用也,先政之策易循也。”
《北齐书·高勱传》:“臣以蒙幼,滥叨拔擢,虽竭庸短,惧忝先政。”
宋 岳飞 《御书屯田三事跋》:“臣闻先正 司马光 有言:德胜才,谓之君子。”

⒉ 泛指前代的贤人。

宋 邵博 《闻见后录》卷三:“世谓先正论三江以味别,自 孔子 删定《书》以来,学者不知也。”
明 宋濂 《题郑北山追复诰后》:“会予有千里之役,始获见此卷,走笔识之,殊不暇详。若夫公之大节与贼 檜(秦檜 )之姦,诸先正已极论之,亦不待详也。”
清 恽敬 《<诵芬录>序》:“《诵芬録》者,録 滎阳 郑氏 自 浦江 迁 归安 诸先正之言行也。”
章炳麟 《与人论国学书》:“及其自抒膺臆,纠葛不驯,虚张类例,以奋笔施评於先正。”

⒊ 前代的君长。

《礼记·缁衣》引逸《诗》:“昔吾有先正,其言明且清。”
郑玄 注:“先正,先君长也。”


国语词典

先正 [xiān zhèng]

⒈ 前代的贤臣。后亦泛指前代的贤者。

《书经·说命下》:「昔先正保衡,作我先王。」
《文选·扬雄·剧秦美新》:「群公先正,罔不夷仪。」


先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丕图释义:犹大业,宏图。唐 白居易《答黄裳<请上尊号表>制》:“朕以薄德,嗣守丕图,不敢荒寧,以弘理道。”《宋史·礼志十一》:“非臣否德,肇此丕图,实赖先正储休,上玄降鉴。”明 归有光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》:“公乃获之山童木遁之时,发天地之藏,助成国家亿万年之丕图,其勤至矣。”
    • 2.
      体语释义:指 魏 晋 南北朝 时的一种反切隐语。即以两个字先正切,再倒切,成为另外两个字。又称反语。如 晋 孝武帝 作 清暑殿,有识者以为“清暑”的反语为“楚声”,因为清暑切为楚,暑清切为声。见《晋书·孝武帝纪》。
    • 3.
      俗冗释义:⒈指世俗间繁杂的事务。元 王恽《出香奇石》诗:“我久汨俗冗,对之心暂閒。”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·闺咏》:“如无俗冗,还望再来。”清 李渔《怜香伴·斋访》:“连日有些俗冗,卷子不曾看得,借重年兄的法眼何如?”⒉庸俗芜杂。清 王夫之《薑斋诗话》附录:“万历 之季,李愚公 始以坚苍驱软媚,方孟旋 始以流宕散俗冗,稍復雅正之音,於先正冲穆之度未遑领取。”
    • 4.
      先政释义:见“先正”。
    • 5.
      八大家释义:⒈对唐、宋八位著名古文作家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、曾巩的合称。详“唐宋八大家”。⒉清曹尔堪、宋琬、沉荃、施闰章、王士禄、王士禛、汪琬、程可则皆工诗,称“海内八大家”。见清李元度《国朝先正事略·程可则》。⒊清袁枚、邵齐焘、刘星炜、吴锡麟、曾燠、洪亮吉、孙星衍、孔广森俱工骈文,亦号“八大家”。见清吴鼒编《八家四六文钞》。
    • 6.
      冰寒释义:冰冷;如冰之冷。《云笈七籤》卷九五:“天尊 曰:‘譬如冰寒之堂,淳以冰冻而为,梁柱、牀席、屏幃、莫非冰结。’”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·陆放翁诗》:“是 放翁 年十餘岁时,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,遂如冰寒火热之可改易。”
    • 7.
      叹憾释义:⒈叹息遗憾。 清 曾国藩《<国朝先正事略>序》:“余尝以大 清 达人杰士,超越古初,而纪述闕如,用为叹憾。”⒉叹息遗憾。明 李贽《复邓石阳》:“年来每深嘆憾,光阴去矣,而一官三十餘年,未尝分毫为国出力,徒窃俸餘以自润。”
    • 8.
      墙立释义:谓不可行,行不通。语出《论语·阳货》:“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!”刘宝楠 正义:“训正为向,与正南面之正同。向墙面之而立,言不可行也。”清 冯桂芬《洪铭之时文序》:“近日时文之弊有二:下者襞积破碎,优孟 衣冠,人知其陋已;高者貌为先正,墙立隅行。”
    • 9.
      正心释义:⒈谓使人心归向于正。语出《礼记·大学》:“欲脩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”。⒉公正无私之心。
    • 10.
      英哲释义:⒈亦作“英喆”。才能和识见卓越的人。三国 魏 阮籍《清思赋》:“内英哲与长年兮,笞离伦与膺贾。”晋 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英喆雄豪,佐命帝室。”《旧唐书·魏元忠传》:“知己难逢,英哲罕遇。”明 张居正《答山东抚院李渐菴言吏治河漕》:“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,所望海内英哲,共助不逮。”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惟超人出,世乃太平。苟不能然,则在英哲。”⒉贤明;才能和识见卓越。《宋书·庐陵王义真传》:“故 庐陵王 含章履正,英哲自然。”清 曾国藩《<国朝先正事略>序》:“自古英哲非常之君,往往得人鼎盛,若 汉 之
    • 11.
      讹伪释义:⒈亦作“譌偽”。 诈伪。⒉讹错;错误。《旧唐书·吕才传》:“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,穿凿既甚,拘忌亦多,遂命才与学者十餘人共加刊正,削其浅俗,存其可用者。”明瞿式耜《<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>后序》:“扬扢今古,别裁譌伪,讨论先正之绪言,追考六经班马之谱谍,其在兹乎?其在兹乎?”清程石邻《鹌鹑谱》:“兹因精为裁订,广为稽求,文以青黄,正其讹伪,俾好事者暇时繙閲。”
    • 12.
      讹僞释义:亦作“譌偽”。诈伪。唐 白居易《策林一·风行浇朴由教不由时策》:“刑政偷薄,则讹伪起而奸宄臻。”亦作“譌偽”。讹错;错误。《旧唐书·吕才传》:“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,穿凿既甚,拘忌亦多,遂命 才 与学者十餘人共加刊正,削其浅俗,存其可用者。”明 瞿式耜《<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>后序》:“扬扢今古,别裁譌伪,讨论先正之绪言,追考六经 班 马 之谱谍,其在兹乎?其在兹乎?”清 程石邻《鹌鹑谱》:“兹因精为裁订,广为稽求,文以青黄,正其讹伪,俾好事者暇时繙閲。”
    • 13.
      赐祭释义:大臣身故,皇帝敕使往祭。清 李元度《国朝先正事略·张文和公》:“十一年,詔以 文端公 从祀京师贤良祠,復即家赐祭一坛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十二》:“道光 二十四年,定赐祭王、公以下仪,祭日,堂中陈仪卫,灵座前置供案,陈赐祭物品,左右分陈自备祭品。”

先正(xianzheng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先正是什么意思 先正读音 怎么读 先正,拼音是xiān zhèng,先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先正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