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三公 三公的意思
sāngōng

三公

简体三公
繁体
拼音sān gōng
注音ㄙㄢ ㄍㄨㄥ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sān,(1) 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。【组词】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(2) 表示多次或多数。【组词】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

gōng,(1) 正直无私,为大家利益。【组词】:公正。公心。大公无私。(2) 共同的,大家承认的。【组词】:公理。公式。公海。公制。(3) 国家,社会,大众。【组词】:公共。公安(社会整体的治安)。公众。公民。公论(公众的评论)。(4) 让大家知道。【组词】:公开。公报。公然。(5)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。【例句】:三公(中国周代指“太师”、“太傅”、“太保”;西汉指“大司徒”、“大司马”、“大司空”)。公子。公主。(6) 敬辞,尊称男子。【组词】:海公。包公。诸公(各位)。(7) 雄性的。【组词】:公母。公畜。(8)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。【组词】:公公。外公(外祖父)。(9) 姓。

基本含义

指官员的三个职务,分别是公事、公款、公车,也泛指官员的权力、财物和特权。

三公的意思

三公 [sān gōng]

1.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星名。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

三公 引证解释

⒈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周 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一说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序》。

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

⒉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西汉 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为三公, 东汉 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见《通典·职官一》。

⒊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但已非实职。

⒋ 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。 明 清 沿 周 制,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。见《明史·职官志一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志一》。

⒌ 星名。

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中宫天极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;旁三星三公,或曰子属。”
张守节 正义:“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,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,并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主变出阴阳,主佐机务。”
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”


国语词典

三公 [sān gōng]

⒈ 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:(1)​周代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(2)​西汉以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为三公。(3)​东汉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唐·杜佑也称为「三司」。

《书经·周官》:「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」
《汉书·卷九九·王莽传上》:「汉危无嗣,而公定之;四辅之职,三公之任,而公干之。」
《通典·卷十九·职官三公》:「后汉又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。」

⒉ 星名。即太乙星旁的三星。

《晋书·卷一一·天文志上》:「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调七政,和阴阳之官也。」


三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一国三公释义: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。” 后泛指令出多门,事权不统一。公:君主。
    • 2.
      七公释义:星官名。 属天市垣,共七星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七公七星,在招摇东,天之相也,三公之象也,主七政。”
    • 3.
      七臣释义:⒈《孝经·谏诤》:“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不失其天下。”郑玄注:“七人谓三公及左辅、右弼、前疑、后丞。”唐玄宗注:“争谓諫也。”后以“七臣”泛指谏臣。⒉七种人臣。即法臣、饰臣、侵臣、谄臣、愚臣、姦臣、乱臣。⒊七位人臣。
    • 4.
      三九之位释义:三:三公;九:九卿。指官位很高的人。
    • 5.
      三事释义:⒈三件事。 所指随文而异。指正德、利用、厚生。⒉三件事。所指随文而异。指倡德、和乱、终齐。⒊三种官职。⒋指三公。⒌三件。
    • 6.
      三公释义: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。周朝为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西汉为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。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,为荣誉职。明清恢复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也为荣誉衔。
    • 7.
      三公九卿释义:三公: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;九卿: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。指官位很高的人。
    • 8.
      三公子释义:指 春秋 晋献公 之三子:申生、重耳、夷吾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九月,晋献公 卒,里克、平郑 欲纳 文公,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。”杜预 注:“三公子:申生、重耳、夷吾。”
    • 9.
      三公山碑释义:汉 光和 四年祀 三公山 的碑刻。文字漶甚,旧拓亦仅残存三、四百字。隶书二十四行,行四十字,额中央题“三公之碑”四字,左右为“封龙君”、“灵山君”六字。清 叶廷琯《吹网录·元氏封龙山颂》:“道光 中,嘉兴 沉 君 匏庐 守 真定 时,辑《常山贞石志》二十四卷,以搜得 光和 四年《三公山碑》为快。”
    • 10.
      三又释义:同“三宥”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三公以狱之成告於王,王三又然后制刑。”郑玄 注:“又,当作宥。”
    • 11.
      三吏释义:⒈即三公。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王使委於三吏。”杜预 注:“三吏,三公也。三公者,天子之吏也。”北齐 杜弼《檄梁文》:“位此三吏,邑啟千社。”参见“三公”。⒉指三卿。《逸周书·大匡》:“王乃召冢卿、三老、三吏、大夫、百执事之人,朝於大庭。”孔晁 注:“三吏,三卿也。”⒊指 唐 杜甫 的著名诗作《新安吏》、《潼关吏》、《石壕吏》。文学史上与他的《新婚别》、《垂老别》、《无家别》合称“三吏三别”。
    • 12.
      三司释义:⒈指三公。 《后汉书·顺帝纪》:“今刺史、二千石之选,归任三司。”李贤 注:“三司,三公也,即太尉、司空、司徒也。”晋 陶潜《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》:“渊明 从父太常 夔 尝问 耽:‘君若在,当已作公不?’答云:‘此本三司人。’”唐 张说《和丽妃神道碑铭》:“故坐而论教,则位比三司;动而具赡,则仪型六列者矣。”参见“三公”。⒉唐 以御史大夫、中书、门下为三司,主理刑狱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:“凡冤而无告者,三司詰之。三司,谓御史大夫、中书、门下也。”⒊唐 宋 以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为三司,主理财赋。《
    • 13.
      三夫人释义:古代天子后宫分主六宫之官。《礼记·昏义》:“古者,天子后立六宫,三夫人、九嬪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妻,以听天下之内治,以明章妇顺。”孔颖达 疏:“后之六宫在王之六寝之后……其三夫人虽不分居六宫,亦分主六宫之事。或二宫则一人也,或犹如三公分主六卿之类也。”三夫人之号,代有更易。《南史·后妃传序》:“晋武帝 采 汉 魏 之制:置贵嬪、夫人、贵人,是为三夫人,位视三公……及 孝武 孝建 三年,省夫人,置贵妃,位比相国;进贵嬪比丞相,贵人比三司,以为三夫人。”
    • 14.
      三少释义:⒈三公的副职。亦称三孤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於是为置三少,皆上大夫也,曰:少保、少傅、少师。是与太子宴者也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序》: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是为三公……又立三少为之副,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是为孤卿,与六卿为九焉。”唐 杨炯《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》:“位隆三少,化浹五胥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吏部二·二品直拜三孤》:“文臣至尚书,六年始得东宫三少。”⒉三位知名的年轻人。(1)晋 王羲之、王承、王悦,俱少年知名。人称 王氏 三少。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敦 尝谓 羲之 曰:‘汝是吾家佳子弟,当不减
    • 15.
      三师释义:⒈北魏 以后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师。 见《通典·职官一》。唐 窦常《奉贺太保岐公》诗:“五色詔中宣九德,百僚班外置三师。”《金史·百官志一》:“三师。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各一员,皆正一品,师范一人,仪刑四海。”⒉星名。《宋史·天文志二》:“三公三星,在北斗杓南,及魁第一星西,一云在斗柄东,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在魁西者名三师。”⒊三国的军队。《左传·隐公十年》:“癸,亥,克之,取三师焉。”杜预 注:“三国之军在 戴,故 郑伯 合围之。”⒋佛教语。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,即戒和尚、羯磨师和教授师。唐 道宣
    • 16.
      三府释义:⒈汉 制,三公皆可开府,因称三公为“三府”。后世因之。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。汉 王符《潜夫论·班禄》:“三府制法,未闻赦彼有罪,狱货惟宝者也。”《后汉书·承宫传》:“三府更辟,皆不应。”李贤 注:“三府,谓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府。”唐 韩翃《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》诗:“一丘无自逸,三府会招贤。”清 顾炎武《郡县论九》:“有学术才能而思自见于世者,其县令得而举之,三府得而辟之,其亦可以无失士矣。”⒉通判的别称。官品低于知府、同知,故称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十回:“这通判是个三府,所以他一个六品官,
    • 17.
      三推释义:古代帝王亲耕之礼。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,扶耒耜往还三度,以示劝农,称三推。后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,成为例行公事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孟春之月﹞乃择元辰,天子亲载耒耜……帅三公、九卿、诸侯、大夫,躬耕帝藉,天子三推,三公五推,卿诸侯九推。”汉 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躬三推於天田,修帝藉之千亩。”南朝 梁武帝《藉田》诗:“一人慙百王,三推先亿兆。”宋 黄庭坚《次韵曾子开舍人游藉田载荷花归》:“三推劝根本,百穀收阜坚。”
    • 18.
      三旌释义:⒈指公、侯、伯三公。⒉三面旌旗。
    • 19.
      三槐之听释义:谓由三公受理诉讼。
    • 20.
      三槐九棘释义: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,公卿大夫分坐其下,后因以“槐棘”指三公或三公之位。

三公(sangong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三公是什么意思 三公读音 怎么读 三公,拼音是sān gōng,三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公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