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进 [qǔ jìn]
1. 谋取晋升。
取进 引证解释
⒈ 谋取晋升。
引《南史·李安人周奉叔等传论》:“观夫 奉叔 取进之道,不亦几於乱乎。其致屠戮,亦其宜矣。”
取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两榜进士释义:即进士。科举时代,谓考取举人的榜为乙榜,考取进士的榜为甲榜,进士名列两榜,故称。
- 2.
久守必失释义:古代指这座城的统治者永远都是懦弱的防守,不采取进攻,终究会被敌人夺去城池。现在是指要积极向上,不要以古板、教条的形式来生活。
- 3.
以进为退释义:为了给自己退路而只能采取进攻。
- 4.
儁异释义:⒈才智特异的人。 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“其以中儁也”晋 杜预 注:“言投壶中,不足为儁异。”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二》:“原 既流放,忽然蹔归,乡人喜悦,因名曰 归乡。抑其山秀水清,故出儁异,地险流疾,故其性亦隘。”清 徐乾学《纳兰君墓志铭》:“君所交游,皆一时儁异,於世所称落落难合者。”⒉才智突出,与众不同。宋 司马光《赠卫尉少卿司马府君墓表》:“弟 子里 早孤,府君识其儁异,自幼教督甚严,其后卒以文学取进士第。”
- 5.
及第释义:科举时代考试中选,特指考取进士,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:状元及第。
- 6.
备閲释义:⒈尽阅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通变》:“虽古今备閲,然近附而远疎矣。”⒉谓提供阅览。清 高宗《乾隆三十七年谕》:“有堪备閲者,再开单行知取进。”
- 7.
备阅释义:⒈尽阅。 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通变》:“虽古今备阅,然近附而远疎矣。”⒉谓提供阅览。清 高宗《乾隆三十七年谕》:“有堪备阅者,再开单行知取进。”
- 8.
媒衒释义:谓求取进身。《魏书·逸士传·李谧》:“前 河南 尹黄门侍郎 甄琛 内赞近机,朝野倾目。于时亲识有求官者,答云:‘赵郡 李謐,耽学守道,不闷于时,常欲致言,但未有次耳。诸君何为轻自媒衒?’”唐 司空图《自诫》诗:“媒衒士所耻,慈俭道所尊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则天后久视元年》:“近又闻监门卫长史 侯祥 等,明自媒衒,丑慢不耻,求为奉宸内供奉,无礼无仪,溢于朝听。”
- 9.
师门释义:⒈师傅的家门半年不入师门。⒉科举时代考取进士的人称考官为师门,后来泛指老师同出师门。
- 10.
报罗释义: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。事涉迷信,说法不一。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·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罗玠,贞元 五年及第,关宴,曲江 泛舟,舟沉,玠 以溺死。后有关宴前卒者,谓之‘报罗’。”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·报罗二说》:“《杂説》谓进士放榜,须有一人谢世,名曰报罗使,言报大罗天也。《摭言》又谓‘罗玠,贞元 中及第,开宴,曲江 泛舟,玠 以溺死。后有开试(关试)前卒者谓之报罗。’二説不同。”
- 11.
挤进释义:⒈用力往里面去。⒉努力争取进入[组织或阶层]。
- 12.
武童生释义:明 清 时应武科生员之试者,称“武童生”。亦省称“武童”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总共拿住了三十四个人,内中有三个秀才,十八个武童,其餘十三个,有做生意的,也有来看热闹的。”《清会典事例·兵部·武科》:“顺治 二年定,京卫武童生,每年春秋二季由兵部考试,每季取进五十名。直隶各省武童,照文童例,学政三年一考,取进多寡无定额。”《清会典事例·兵部·武科》:“康熙 三年题准:京卫武童生,照直省例,归併学政考取;三年一考,共取进百名。”参见“武科”。
- 13.
淡墨榜释义:科举时代,礼部录取进士,以淡墨书榜,称“淡墨榜”。
- 14.
猥滥释义:⒈多而滥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正光 已后,天下多虞,王役尤甚,於是所在编民,相与入道,假慕沙门,实避调役,猥滥之极,自中国之有佛法,未之有也。”唐 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五:“上不慎名器,是以廝养待贤也;下不慎名器,是以婴孩奉君,而削弱朝廷也。遂致猥滥讹弊,流荡可忧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中大通三年》:“又欲收军士之意,汎加阶级,皆为将军,无復员限,自是勋赏之官大致猥滥,人不復贵。”⒉谓卑陋多余,不起作用。宋 范仲淹《答手诏条陈十事》:“内有事状猥滥并老疾愚昧之人,不堪理民者,别取进止。”
- 15.
玉蟾宫释义:本指月宫。后称科考中式为入玉蟾宫。唐 李咸用《春风》诗:“年年三十骑,飘入玉蟾宫。”按,唐 制,每年取进士三十人。
- 16.
登第释义:登科,特指考取进士。
- 17.
虚亏释义:白白地耗损。 宋 欧阳修 《论元昊来人请不赐御筵札子》:“其 元昊 一行来人,伏乞凡事减勒,无令曲加优厚,若因此得其抑挫而臣伏,则吾计无失;如其必不臣伏,则免至虚亏事分,取进止。”
- 18.
蟾宫折桂释义:科举时代比喻考取进士。
- 19.
见头角释义:比喻显露才智。 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虽少年已自成人,能取进士第,崭然见头角。”
- 20.
贞庸释义:谓慎于进用,不汲汲于仕进。清 王夫之 《章灵赋》:“ 耼 当无以尚冲兮,非废用而頽滑; 康 违堪以木形兮,激契濶於 履 发 。儷龙玄其贞庸兮,矧秉礼于 鄹 闕 。”自注:“ 子 曰: 老子 其犹龙乎!又人谓 嵇康 ,龙章凤质。儷龙谓二子皆如龙者。二子以玄为尚,然且在 老 ,则以为无用,非并用而废之,以恣滑乱;在 嵇 则非 汤 武 之征诛,而不徇 司马 ,况秉礼教于 鄹里 、 闕党 者,其得弗择地善行,而徒取进趋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