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威振 威振的意思
wēizhèn

威振

简体威振
繁体
拼音wēi zhèn
注音ㄨㄟ ㄓㄣˋ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wēi,(1)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。【组词】:威力。威风。权威。(2) 凭借力量或势力。【组词】:威胁。威慑。

zhèn,(1) 搬动,挥动。【组词】:振动。振荡。振幅。振臂。振聋发聩(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)。(2) 奋起,兴起。【组词】:振奋。振作。振兴(xīng )。振振有辞。(3) 古同“赈”,救济。(4) 古同“震”,威震。

基本含义

威严振奋,形容威势雄厚,气势磅礴。

威振的意思

威振 [wēi zhèn]

1. 见“威震”。

威振 引证解释

⒈ 见“威震”。


威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兵杖释义:⒈亦作“兵仗”。 兵器。《汉书·梁怀王刘揖传》:“尽出马置外苑,收兵杖藏私府。”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性又通率,重义轻财,身死之日,唯有随身兵仗及书千餘卷而已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祖开宝八年》:“禽其战櫂都虞候 王暉 等,获兵仗数万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·内务府定制》:“武备院掌上甲胄、弓矢、兵仗及鞍轡、行帐诸事。”⒉特指棍棒一类兵器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七九引《龙鱼河图》:“﹝ 蚩尤 ﹞造立兵杖、刀、戟、大弩,威振天下。”⒊借指执兵杖的人。唐 谷神子《博异志·张遵言》:“行七八里,见兵仗等五十餘人,形神则常
    • 2.
      威震释义:⒈亦作“威振”。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。⒉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。
    • 3.
      宿耻释义:旧耻;积年的耻辱。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道祐有德兮,吴 卒自屠。雪我王宿耻兮,威振八都。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不动中国,不烦戎士,得远夷之和,同异俗之心,而致天诛,蠲宿耻,以报将士之讎。”《旧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未经旬月,即拔 辽东,前后虏获,数十万计,分配诸州,无处不满。雪往代之宿耻,掩 崤陵 之枯骨,比功较德,万倍前王。”
    • 4.
      振厉释义:⒈凌厉;迅猛。三国 魏 阮籍《东平赋》:“云电相干,长风振厉,萧条太原。”唐 牛僧孺《玄怪录·岑顺》:“俄然鼓角四起,声愈振厉。”清 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七:“国势尊隆,兵威振厉。”⒉亦作“振励”。奋勉;振作。宋 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一书》:“精择一人之沉鷙有谋,开豁无他者,委以 荆 襄 之任,宽其文法,听其废置,抚摩振厉,于三数年之间,则国家之势成矣。”明 张居正《请谕戒边臣疏》:“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,留心边事,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。”清 吴敏树《与朱伯韩书》:“是以区区思自振励,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。”《“
    • 5.
      盂安释义: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圣帝在上,德流天下,诸侯宾服,威振四夷,连四海之外以为席,安於覆盂。”后以“盂安”喻国势太平。
    • 6.
      连帅释义:⒈古代十国诸侯之长。 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十国以为连,连有帅。”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十国为连,连有帅……连帅比年简车。”唐 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於是有方伯、连帅之类,则其争又有大者焉。”⒉泛称地方高级长官。唐 代多指观察使、按察使。北周 庾信《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》:“寻加侍中,外总连帅,威振百城。”唐 崔立言《醉中谑浙江廉使》诗:“山夫留意向丹梯,连帅邀来出药畦。”清 孔尚任《神伞行》:“又见节制大连帅,皂盖一双夹道驰。”
    • 7.
      都坐释义:⒈亦作“都座”。政事堂。魏 晋 时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。《晋书·孔愉传》:“王导 闻而非之,於都坐谓 愉 曰:‘君言姦吏擅威,暴人肆虐,为患是谁?’”《北史·文苑传·樊逊》:“祕书监 尉瑾 移尚书都坐,凡所得别本三千餘卷,五经诸史殆无遗闕。”《资治通鉴·宋孝武帝大明二年》:“宗爱 方用事,威振四海。尝召百官於都坐。”胡三省 注:“魏 有都坐大官。魏 之都坐,犹 唐 之朝堂也。或曰都坐尚书。都坐即 唐 之政事堂。”⒉借指尚书令等大官。《北齐书·胡长仁传》:“长仁 累迁右僕射及尚书令……省务既繁,簿案堆积,令史
    • 8.
      陶广释义:陶冶拓展。《古谣谚·荆州民为胡烈歌》:“《襄阳耆旧记》卷三:胡烈 字 武贤,咸熙 元年为 荆州 刺史,有惠化,补缺隄,民赖其利。歌曰:‘美哉明后,儁哲惟嶷。陶广乾坤,周 孔 是则。我武播扬,威振遐域。’”
    • 9.
      风奔释义:谓使闻风而逃。北周 庾信《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》:“公露节东驱,风奔群盗,埋轮当路,威振中原。”

威振(weizhen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威振是什么意思 威振读音 怎么读 威振,拼音是wēi zhèn,威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威振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