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郑公 [fù zhèng gōng]
1. 即富弼。宋时名相。曾封郑国公,故称。
富郑公 引证解释
⒈ 即 富弼。宋 时名相。曾封 郑国公,故称。
引宋 吴坰 《五总志》:“富郑公 初不识 许我,闻其名,遽召见之。”
清 方苞 《答某公书》:“以 富郑公 之贤,而 苏洵 忧其无成。”
富郑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二十四考中书令释义: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,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。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。《旧唐书·郭子仪传》:“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。权倾天下而朝不忌,功盖一代而主不疑。”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李义山 谓曰:‘近得一联句云:远比 召公,三十六年宰辅。未得偶句。’温(温庭筠)曰:‘何不云:近同 郭令,二十四考中书。’”宋 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卷下:“﹝ 富郑公 ﹞在 青州 二年,偶能全活得数万人,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。”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。
- 2.
倾信释义:⒈信仰。 唐 康骈《剧谈录·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》:“﹝ 李司徒 ﹞闻 桑道茂 善相人,賷绢一匹,凌晨而往。时 道茂 倾信者甚众,造謁多不即见之。”李大钊《“五一”MayDay运动史》:“他被捕的前数年才倾信无政府主义,是一个百折不挠的社会运动家。”⒉信任,信赖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七:“神宗 鋭意为治,用人便一向倾信他,初用 富郑公 甚倾信。”
- 3.
北鄙释义:北方边境地区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既而 大叔 命西鄙、北鄙贰於己。”杜预 注:“鄙,郑 边邑。”唐 贾岛《酬厉玄》诗:“我来从北鄙,子省涉 西陵。”宋 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契丹 自 晋 天福 以来,践有 幽 蓟,北鄙之警,略无寧岁。”
- 4.
山家释义:⒈山野人家。《南史·贼臣传·侯景》:“山家小儿果攘背,太极殿 前作虎视。”唐 杜甫《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》诗之二:“山家蒸栗暖,野饭射麋新。”明 高启《一剪梅·闲居》词:“竹门茅屋槿篱笆,道似田家,又似山家。”清 唐孙华《夏日园居杂咏》之三:“芳枳疎藤插架斜,居然风物似山家。”⒉隐士。宋 梅尧臣《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》诗:“一获山家赠,令吾媿汝曹。”清 张尔岐《蒿庵闲话》卷一:“又古人名刺,相见后亦还之。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,作山家之宝,亦以 郑公 故,非通例也。”魏野,见《宋史·隐逸传上》。⒊泛
- 5.
岁币释义:⒈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。 宋 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上命御史中丞 贾昌 朝馆伴,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。”清 黄遵宪《冯将军歌》:“何物岛夷横割地,更索黄金要岁币。”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:“唐 对 回纥 的援助如此重视,报酬如此优厚,回纥 如果再攻掠 唐 边境,就会丧失岁币。”⒉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。《明史·武宗纪》:“夏五月丙申,减 苏、杭 织造岁币。”
- 6.
心匠释义:⒈指独特的构思设计。唐 白居易《白苹洲五亭记》:“大凡地有胜境,得人而后发;人有心匠,得物而后开。”宋 沉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:“益 之布置尚能如此,其心匠可知。”明 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一:“遇有操觚,一师心匠,气从意畅,神与境合。”⒉谓精心设计。宋 李格非《洛阳名园记·富郑公园》:“﹝ 富弼 ﹞燕息此园几二十年,亭臺花木,皆其目营心匠。”
- 7.
报聘释义:谓派使臣回访他国。《左传·宣公十年》:“秋,刘康公 来报聘。”《北齐书·后主纪》:“秋九月丙申,周 人来通知,太上皇帝詔侍中 斛斯文略 报聘于 周。”宋 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命宰相择报聘者,时虏情不可测,羣臣皆莫敢行。”
- 8.
春燕释义:⒈亦作“春鷰”。春天的燕子。南朝 宋 鲍照《观漏赋》:“随秋鸿而汎渚,逐春鷰而登梁。”唐 杜牧《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》诗:“帘前白艾惊春燕,篱上青桑待晚蚕。”宋 梅尧臣《依韵答淮南祝秘校初春见寄》:“春燕不时来,秋鸿今始至。”⒉春季的大宴。宋 制,宫廷每年于春、秋两季设大宴。《宋史·五行志四》:“﹝ 嘉祐 ﹞七年三月甲子,罢春燕,以久旱故也。”宋 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六年,丁 秦国 太夫人忧,詔为罢春燕故事。”
- 9.
直掇释义:⒈亦作“直裰”。 亦作“直敪”。古家居常服,俗称道袍。宋 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一·论衣冠异制》:“晋 处士 冯翼,衣布大袖,周缘以皂,下加襴,前繫二长带,隋 唐 朝野服之,谓之 冯翼 之衣,今呼为直掇。”宋 朱彧《萍洲可谈》卷三:“富郑公 致政归西都,尝著布直裰,跨驴出郊。”明 王世贞《觚不觚录》:“无线导者,则谓之道袍,又曰直掇……燕居之所常用也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一个穿寳蓝直裰,两人穿元色直裰,都有四五十岁光景。”⒉指僧袍。《景德传灯录·普化和尚》:“将示灭,乃入市谓人曰:‘乞一箇直敠。’”元 无
- 10.
翊日释义:同“翌日”。汉 蔡邕《议郎胡公夫人哀赞》:“疾用欢痊,翊日斯瘳。”三国 魏 曹丕《孟津》诗:“翊日浮 黄河,长驱旋 鄴都。”宋 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仁宗 许之,会翊日有瘳,故缓其事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宦娘》:“良工 因言其家有古镜,可鑑魑魅。翊日,遣人取至。”
- 11.
语録释义:⒈文体名。某人或多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。唐 刘知几《史通·书志》:“作者犹广之以《拾遗》,加之以《语録》。”《旧唐书·经籍志上》有 孔思尚《宋齐语録》十卷。宋 马永卿《嬾真子》卷一:“尝记 东坡 自言,少年时,与其父并弟同读 富郑公《使北语録》。”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语录》:“佛书初入中国,曰经、曰律、曰论,无所谓语録也。达磨 西来,自称‘教外别传直指心印’。数传以后,其徒日众,而语録兴焉。支离鄙俚之言,奉为鸿宝,併佛所説之经典,亦束之高阁矣。”⒉宋 儒讲学,门徒记录当时言辞,亦称语录。据《宋史·艺文
- 12.
闿爽释义:开朗。旧题 宋 李廌《洛阳名园记·富郑公园》:“亭臺花木,皆出其目营心匠,故逶迤衡直,闓爽深密,皆曲有奥思。”明 李东阳《明故监察御史张君墓志铭》:“君闓爽明达,博交泛爱,而臧否自别。”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果四·茗》:“使人神思闓爽,不昏不睡,此茶之功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