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食 [mù shí]
1. 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。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。
木食 引证解释
⒈ 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。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。
引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“名曰櫰木,食之多力” 晋 郭璞 注:“《尸子》曰:‘木食之人,多为仁者。’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逸民》:“然时移俗异,世务不拘,故木食山栖,外物遗累者,古之清高,今之逋逃也。”
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褚伯玉》:“此子灭景云栖,不事王侯,抗高木食,有年载矣。”
宋 赵与时 《宾退录》卷二三:“梅圣俞 如深山道人,草衣木食。王公大人见之,不觉屈膝。”
元 迺贤 《仙居县杜氏二真庙诗》:“脱声窜匿来 孟溪,木食涧饮幽巖栖。”
国语词典
木食 [mù shí]
⒈ 佛教里中于绝食的苦行。不食米、麦等五谷类,而专以树种、果实等为食。在密宗是为了信仰的表白等理由而采用此法。
木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云栖释义:⒈见“云栖”。 ⒉亦作“云栖”。指隐居。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褚伯玉》:“寧朔将军 丘珍孙 与 僧达 书曰:‘闻 褚先生 出居贵馆,此子灭景云栖,不事王侯,抗高木食,有年载矣。’”唐 陈子昂《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》:“令守 崧山 玉女峰,云栖穷林今五纪。”宋 陆游《醉题》诗:“云栖涧饮未为高,起舞行歌亦足豪。”⒊寺名。在 浙江 杭州 五云山 西。明 僧 袾宏,号 云栖大师,曾结庵于此。清 赵翼《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》之八:“云栖 吾未到,乍此踏芒鞋。”
- 2.
抗高释义:高尚。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褚伯玉》:“闻 褚先生 出居贵馆,此子灭景云栖,不事王侯,抗高木食,有年载矣。”
- 3.
木食释义: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。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“名曰櫰木,食之多力”晋 郭璞 注:“《尸子》曰:‘木食之人,多为仁者。’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逸民》:“然时移俗异,世务不拘,故木食山栖,外物遗累者,古之清高,今之逋逃也。”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褚伯玉》:“此子灭景云栖,不事王侯,抗高木食,有年载矣。”宋 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二三:“梅圣俞 如深山道人,草衣木食。王公大人见之,不觉屈膝。”元 迺贤《仙居县杜氏二真庙诗》:“脱声窜匿来 孟溪,木食涧饮幽巖栖。”
- 4.
涧饮木食释义:涧饮木食引申义: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,超凡脱俗。
- 5.
灭景释义:隐蔽形影。谓隐居。景,同“影”。晋 陆云《荣启期赞》:“常被裘带索,行吟於路,曰:‘吾著裘者何求,带索者何索?’遂放志一邱,灭景林藪。”《南史·隐逸传上·褚伯玉》:“闻 褚先生 出居贵馆,此子灭景云栖,不事王侯,抗高木食,有年载矣。”
- 6.
牛尾貍释义:貍之一种,肉味鲜美。 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·支动》:“洪州 有牛尾貍,肉甚美。”宋 苏轼《送牛尾貍与徐使君》诗:“泥深厌听鸡头鶻,酒浅欣尝牛尾貍。”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兽二·貍》:“貍有数种……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,为牛尾貍,亦曰玉面貍,专上树木食百果,冬月极肥,人多糟为珍品,大能醒酒。”
- 7.
草衣释义:⒈编草为衣。 南朝 齐 萧子良《陈时政密启》之二:“民特尤贫,连年失稔,草衣藿食,稍有流亡。”《辽史·营卫志上》:“上古之世,草衣木食,巢居穴处,熙熙于于,不求不争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·梁提督》:“公因率众卒,草衣卉服,自丛嵐叠嶂间以刀掘路,士卒各怀一铁钉,踵跡相接,攀钉而上。”⒉引申为粗劣的衣服。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王绩》:“论曰:唐 兴迨季叶,治日少而乱日多,虽草衣带索,罕得安居。”明 郑若庸《玉玦记·投贤》:“官人既无处去,只在老汉家中权住,温习经史。草衣糲饭,不须挂心。”⒊隐者的衣着。《后汉
- 8.
蠕蛇释义:⒈亦作“蝡蛇”。 ⒉传说中的蛇名。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“有 灵山 ,有赤蛇在木上,名曰蝡蛇,木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