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.
入主释义:谓外族进入中原作统治者。 曹亚伯《武昌起义》:“此 满清 入主二百六十余年来,凡属旗籍,只知虐杀 汉 人,旗人杀人,亦无官府敢究,今始知天道之好还也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古书与白话》:“外来的事物,都要‘用夷变夏’,必须排除的,但待到这‘夷’入主中夏,却考订出来了,原来连这‘夷’也还是 黄帝 的子孙。”
- 2.
刮耳释义:犹聒耳。刺耳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》:“是晚十二时,天微雨,各处电线均已割断,黑云密罩,全城无光,北风渐起,惨声刮耳。”
- 3.
十八星旗释义:铁血十八星旗,简称十八星旗,又称铁血旗、九角旗、九角十八星旗、首义之旗。是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。旗面为红色,象征铁血精神;十八颗星为十八个行省,以此代表全国。武昌义旗一举,各省云起响应,一场全国规模的反清革命运动迅速兴起,最后导致清王朝的终结。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。
- 4.
周扎释义:⒈犹穿戴。⒉包围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清吏条陈》:“其攻围处所必须严重周紥,仍须酌留一门,以符兵法围城必缺之义。”
- 5.
国纪释义:⒈国家的礼制法纪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夫礼,国之纪也。”南朝 梁 任昉《王文宪集序》:“自朝章国纪,典彝备物,奏议符策,文辞表记,素意所不蓄,前古所未行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》:“不独国纪荡然,抑且人纪顿丧。”⒉治理国家的人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择其好名,因使长民,好而不已,是以为国纪。”郭沫若 等集校:“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。”⒊指本朝的编年史。清 姚鼐《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》:“义果章於一家,忠烈光於国纪。”
- 6.
声阻释义:提出抗议。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关于革命方面消息》:“十八日电,遵向外务部声阻,答言报纸不足信,语极含糊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关于革命方面消息》:“近又欲将招商局押借巨款,徒恃口舌声阻,定无济事。”
- 7.
奸慝释义:⒈亦作“姦匿”。亦作“奸慝”。指奸恶的人。《书·周官》:“司寇掌邦禁,詰姦慝,刑暴乱。”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詰姦慝,举淹滞。”孔颖达 疏:“姦,邪;慝,恶。”三国 魏 曹丕《策孙权九锡文》:“君忠勇并奋,清除姦慝。”唐 陈子昂《禡牙文》:“奸慝窃命,戎夷不恭,则必肆诸市朝。”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丹铅新录六·朱子忿懥》:“宋 名臣録,自大姦慝外,凡在是非间者皆不遗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给事中陈庆桂奏折》:“仰见皇上严惩奸慝,执法无私。”⒉奸恶的心术或
- 8.
孔殷释义:⒈众多;繁多。《书·禹贡》:“江 汉 朝宗于海,九江孔殷。”曾运乾 正读:“孔,甚也。殷,盛也。”《魏书·乐志》:“及 孝昌 已后,世属艰虞,内难孔殷,外敌滋甚。”明 张居正《敕建慈寿寺碑文》:“乃营宝刹,於兑之方,左瞰都城,右眺崇岗。力出于民,财出于府,费虽孔殷,民不与苦。”⒉很紧急;很急迫。《清史稿·德宗纪一》:“归政伊邇,时事孔殷,密摺封奏,请仍书皇太后圣鉴,披览后施行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第一军总统冯国璋致内阁陆军部电》:“又地方款项一空,宏大规模,
- 9.
孙中山释义:(1866—1925)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,民主革命家。名文,字德明,号逸仙,广东香山(今中山市)人。早年在香港开始革命活动。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。次年广州起义失败后,到欧、美各地宣传革命。1905年在日本组成中国同盟会,被推为总理,提出民族主义、民权主义、民生主义,即三民主义学说。以《民报》为阵地,与康有为、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进行激烈论战,并多次领导反清武装起义。武昌起义后,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。不久政权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。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,1924
- 10.
彫谢释义:本指草木花叶脱落。 亦用以喻指去世。宋 司马光《祭钱君倚文》:“始谓吉人,必膺遐福,如何彫谢,曾未二毛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旧日员弁曾亲行阵者,大都彫谢,即间有存者,亦皆无官无差,饥困流亡,不知所归也。”
- 11.
彭家珍释义:(1888-1912)近代民主革命烈士。四川金堂人。参加新军,曾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。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,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。1912年1月在北京炸毙宗社党首领良弼,自己亦重伤牺牲。
- 12.
忧心如擣释义: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。 形容十分焦急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:“我心忧伤,惄焉如擣。”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鲂传》:“臣曾不能吐奇举善,上以光赞洪化,下以输展万一,忧心如擣,假寐忘寝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淳化三年》:“六月,甲申,有蝗自东北来,蔽天,经西南而去,帝谓宰相曰:此虫必害田稼,朕忧心如擣,亟遣人驰诣所集处视之。”熊秉坤《武昌起义谈》:“盖学生与新军皆属 汉 人,且俱係本省子弟,各家父老亲戚皆为之忧心如擣。”
- 13.
息借释义:出利息借债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度支部大臣载泽等奏折》:“为军需紧急,供给不敷,息借洋款,以资要用。”
- 14.
恻悯释义:怜恤。前蜀 杜光庭《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》:“或害物伤生,曾无惻悯;或摧锋御敌,轻赐诛锄。”宋 梅尧臣《观放鹞子》诗:“碎脑非此辜,食肉尔何忍;取乐在须臾,我心良惻悯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宣统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廷寄》:“该处驻防旗丁户口众多,颠沛流离,朝廷时切惻悯。”
- 15.
战鬨释义:战斗。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上谕》:“虽杀机起自革党,而四境之内皆吾赤子,一经战鬨,两有损伤。”
- 16.
文学社释义:清末湖北革命团体。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,蒋fc2e武任社长。借“研究文学”为名,在新军中开展革命活动,吸收社员五千余人。后与共进社组成起义领导机关,发动了武昌起义。
- 17.
枭决释义:斩首处死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清吏条陈》:“自古庸臣误国……一夕之鬨遽弃金汤如 瑞澂、张彪 二人者,都下士夫万口唾駡,谓非梟决不足蔽辜。”
- 18.
楚王台释义:⒈台名。 即 阳台。在 四川省 巫山县,相传为 楚襄王 梦遇神女处。唐 杜甫《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》诗之一:“暂留 鱼復浦,同过 楚 王臺。”仇兆鳌 注引《寰宇记》:“楚宫,在 巫山县 西二百步 阳臺 古城内,即 襄王 所游之地。”唐 岑参《送江陵泉少府赴任》诗:“城边 宋玉 宅,峡口 楚王臺。”清 高咏《归舟作》诗:“江 上羣山拥髻螺,楚王臺 畔榜人歌。”⒉台名。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城内。曹亚伯《武昌革命真史·武昌起义》:“城内 楚王臺 设有军械局。”亦称“楚望臺”。章裕昆《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》:“
- 19.
汰侈释义:亦作“汏侈”。骄奢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汏侈无礼已甚,乱所在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怀帝永嘉三年》:“绥 及弟 机 羡,汰侈尤甚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一回:“欒黶 虽汰侈,犹可及身,其子 盈 必不免。”清 钮琇《觚賸·白石狮》:“粤 东既定,建 平南、靖南 二王府,东西相望,备极雄丽,而 靖藩 性尤汰侈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清吏条陈》:“其中或积有资劳而暮气太甚,或勇于任事而閲歷未深,其习于酣豢率为汰侈者,更无论矣。”
- 20.
洊保释义:保举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清方档案·清吏条陈》:“统领 赵倜 忠勇冠时,马玉崑 拔之诸将之中,以功洊保总兵,必能迅赴事机,力图报称。”清 姚锡光《东方兵事纪略·台湾篇上》:“初,甲申 中 法 之役,臺 绅 林朝栋 从 铭传 驻 狮球岭,扼 法 兵不得前,积功洊保道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