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 正书 正书的意思
zhèngshū

正书

简体正书
繁体正書
拼音zhèng shū
注音ㄓㄥˋ ㄕㄨ
结构AB式
字数2字词语

拆字解意

zhèng zhēng,(1) 不偏斜,与“歪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正午。正中(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(2) 合于法则的。【例句】:正当(dāng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规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厉色。拨乱反正。(3) 合于道理的。【组词】:正道。正确。正义。正气。(4) 恰好。【组词】:正好。正中(zhōng )下怀。(5)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。【例句】:他正在开会。(6) 两者相对,好的、强的或主要的一方,与“反”相对,与“副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正面。正本。(7) 纯,不杂。【组词】:正色。正宗。正统。纯正。(8) 改去偏差或错误。【组词】:正骨。正误。正音。正本清源。(9)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。【组词】:正方形。(10) 指失去电子的,与“负”相对。【组词】:正电。(11) 大于零的,与“负”相对。【例句】:正数(shù)。(12) 姓。 ◎ 〔正月〕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。简称“正”,如“新正”。

shū,(1) 成本的著作。【组词】:书籍。书刊。书稿。书香。书卷气(指在说话、作文、写字、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)。书生气(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)。(2) 信。【组词】:书信。书札。书简。书函。(3) 文件。【组词】:证书。说明书。(4) 写字或写的字。【组词】:书法。书写。书桌。书案。书画。(5) 写文章。【组词】:大书特书。罄竹难书。(6) 字体。【组词】:草书。隶书。楷书。(7) 古书名,《尚书》的简称(亦称“书经”)。(8)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。【组词】:说书。听书。

基本含义

指正直诚实的人。

正书的意思

正书 [zhèng shū]

1. 书体名。也叫楷书、真书。相传正书始于东汉·王次仲,完备于三国·魏·钟繇。旧时指“经”、“史”一类的书。别于小说、戏曲一类的“闲书”。

正书 引证解释

⒈ 书体名。也叫楷书、真书。相传正书始于 东汉 王次仲,完备于 三国 魏 锺繇。

《法书要录》卷二引 南朝 梁 庾元威 《论书》:“所学正书,宜以 殷钧,范怀约 为主,方正循纪,修短合度。”
唐 岑文本 《伊阙佛龛碑》:“高一丈六寸,广六尺六寸五分,三十二行,行五十一字,正书。”
《宣和书谱·正书叙论》:“在 汉 建初 有 王次仲 者,始以隶字作楷法;所谓楷法者,今之正书是也。”
宋 高宗 《翰墨志》:“晋 汝阴 太守 李矩 妻,善 钟 法,能正书入妙。”
朱自清 《说文解字》:“隶书方整,去了挑笔,又变为‘正书’,这起于 魏 代。 晋 唐 之间却称为‘隶书’,而称 汉 隶为‘八分书’。 晋 代也称为‘楷书’。 宋 代又称为‘真书’。正书本也是扁方的,到 陈 隋 的时候,渐渐变方了。到了 唐 代,又渐渐长了。”

⒉ 旧时指“经”、“史”一类的书。别于小说、戏曲一类的“闲书”。
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疑古》:“夫惟 益 与 伊尹 受戮,并於正书,犹无其证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六家》:“至若职方之言,与《周官》无异;时训之説,比《月令》多同。斯百王之正书,五经之别録也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从来正书上面説, 孔子 貌似 阳虎,以致 匡 人之围,是恶人像了圣人。”


国语词典

正书 [zhèng shū]

⒈ 一种汉字书体。由隶书演变而来。参见「楷书」条。

⒉ 旧时经、史一类传承道统的书籍。

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二》:「从来正书上面说,孔子貌似杨虎,以致匡人之围。」


正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
    • 1.
      丽正修书院释义:亦作“丽正书院”。 又称集贤殿书院。唐 始置,为中央掌管刊辑、校理经籍,搜罗遗逸图书,承旨撰集文章的机构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二》:“﹝ 开元 ﹞六年,乾元院更号丽正脩书院……十二年,东都 明福门 外亦置丽正书院。十三年,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。”宋 戴埴《鼠璞》卷上:“今行在内南门名曰 丽正。本取重离丽正之义。然丽正乃 唐 集贤院名,张説 谓丽正乃礼乐之司。丽正书院,开元 五年建,十三年改为集贤院。”亦省称“丽正”。唐 刘肃《大唐新语·匡赞》:“圣上崇儒重德,亲自讲论,刊校图书,详延学者,今之丽正,即是圣
    • 2.
      书僮释义:⒈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。《通典·职官四》:“晋 宋 兰臺寺正书令史,虽行文书,皆有品秩,朱衣执板,给书僮。”⒉亦作“书童”。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三回:“陈四老爷 认得他是 徐九公子 家的书僮,接过书子,拆开来看。”老舍《茶馆》人物表:“小牛儿--男。十多岁。庞太监 的书童。”
    • 3.
      今雨释义:唐 杜甫《秋述》:“秋,杜子 卧病 长安 旅次,多雨生鱼,青苔及榻,常时车马之客,旧,雨来,今,雨不来。”谓宾客旧日遇雨也来,而今遇雨则不来了,初亲后疏。后用“今雨”指新交的朋友。宋 范成大《丙午新正书怀》诗之四:“人情旧雨非今雨,老境增年是减年。”清 钱谦益《八月初二日渡淮》诗:“关心旧雨还今雨,回首长亭復短亭。”
    • 4.
      勘误释义: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:勘误表。
    • 5.
      华浄释义:亦作“华凈”。清丽。北魏 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槐柳楸梓梧柞》:“明年三月中,移植於厅斋之前,华浄妍雅,极为可爱。”南朝 梁 锺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﹝ 晋 黄门郎 张协 ﹞其源出于 王粲,文体华净,少病累。”《资治通鉴·隋炀帝大业十一年》:“帝好读书著述……其正书皆装翦华浄,宝轴锦褾。”
    • 6.
      外编释义:正书以外带补遗、补缺性质的别编。
    • 7.
      多宝塔碑释义:全称《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》。唐代碑刻。公元752年镌立于长安(今陕西西安)。颜真卿正书。书法工整、秀媚,是颜真卿早期书法代表作。
    • 8.
      孔子庙堂碑释义:唐代碑刻。正书。虞世南书。公元626年镌立。贞观中毁于火,703年重刻,并加篆书碑额。书法圆润朗秀,外刚内柔,得智永笔法为多,为虞书代表作。
    • 9.
      师匠释义:⒈宗师、大匠,可以为人取法者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邢子才、魏收,俱有重名,时俗準的,以为师匠。”南朝 梁 王筠《与云僧正书》:“一代师匠,四海推崇。”⒉效法。唐 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三:“元和 中,后进师匠 韩公,文体大变。”明 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一:“大抵诗以专诣为境,以饶美为材,师匠宜高,捃拾为博。”⒊指老师的教导。晋 范宁《<春秋穀梁传>序》:“释《穀梁传》者虽近十家,皆肤浅末学,不经师匠,辞理典据,既无可观。”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后有沙门 常山 卫道安 性敏,日诵经万餘言,研求幽旨。
    • 10.
      庚癸释义:古代军中隐语。 谓告贷粮食。典出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吴 申叔仪 乞粮於 公孙有山氏 ……对曰:‘粱则无矣,麤则有之。若登 首山 以呼,曰“庚癸乎”,则诺。’”杜预 注:“军中不得出粮,故为私隐。庚,西方,主穀;癸,北方,主水。”后称向人告贷为“庚癸之呼”,又称同意告贷为“庚癸诺”。唐 柳宗元《安南都护张公志》:“储偫委积,师旅无庚癸之呼。”宋 范成大《丙午新正书怀》诗:“一饱但蘄庚癸诺,百年甘守甲辰雌。”
    • 11.
      开成石经释义: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(公元833年)。 成于 开成 二年(837年),故名。经石立于 长安 务本坊 国子监太学。有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孝经》,《论语》、《尔雅》十二种。共二百二十七石。字体为正书,标题为隶书。大和 时,经字已有改刻,以后更屡经修改、补刻和添注。也称唐石经。今在 西安 碑林。
    • 12.
      开篇释义:⒈弹词演唱故事之前先弹唱的一段唱词,自为起讫,作为正书的引子,也可以单独表演。 江苏、浙江有些地方戏曲演出前,有时附加内容与正戏无关的唱段,也叫开篇。如越剧开篇、沪剧开篇。⒉指著作的开头。
    • 13.
      开词释义:评话演员说正书之前,有时先念诵一段词,称为“开词”。词牌常用《西江月》、《临江仙》、《鹧鸪天》等。也有用律诗或绝句的。内容与正书不一定有关。
    • 14.
      昏坎释义:犹昏花,模糊。清 包世臣《艺舟双楫·自跋真草录右军廿六帖》:“又自珍正书已甚,每以行草应求。及目光昏坎,正书盈百,非返视数四不成。十数年来,几於絶笔。”
    • 15.
      校订释义: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、文件中的错误:校订文稿。
    • 16.
      楷书释义:也叫正书、正楷、真书。汉字字体之一。由隶书演变而来,字体方正,结构匀称,笔画工整。始于东汉末年,通行至今。
    • 17.
      欧体释义:唐代欧阳询所写的一种书法体式。 用笔刚劲,结构严整,劲险刻厉,于平正中见险绝。流传作品有碑刻正书《九成宫醴泉铭》《虞恭公温彦博碑》《皇甫诞碑》等,行书墨迹有《张翰》《卜商》《梦奠》等帖。
    • 18.
      正笔释义:即正书、正楷。
    • 19.
      爨宝子碑释义:东晋 碑。额题为《晋故振威建宁太守爨府君碑》。据碑文,知为 爨宝子 墓碑。大亨 四年(实为 义熙 元年,即公元405年)立。清 乾隆 四十三年(1778年)在 云南省 南宁县(今 曲靖市)南出土。碑文书体在楷隶之间,可窥见汉字由隶演变为正书的轨迹。咸丰 时知府 邓尔恒 移置城中 武侯祠,并为之撰跋,始著名于世,与《爨龙颜碑》并称。
    • 20.
      玄秘塔碑释义:唐 碑。唐 武宗 会昌 元年 大达法师 建 玄祕塔 立碑。裴休 撰碑文,柳公权 正书。字体遒劲谨严,为 柳 书代表作。此碑本在 长乐 之南,后移 西安 府学,现存 陕西省 西安 碑林。

正书(zhengshu)近音词(最多显示15个)

正书是什么意思 正书读音 怎么读 正书,拼音是zhèng shū,正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正书造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