领军 [lǐng jūn]
1. 官名。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所设,为相府属官,后更名中领军;魏晋时改称领军将军,均统率禁军。南朝沿设,北朝略同。与护军将军或中护军同掌中央军队,为重要军事长官之一。隋代设左右领军府。唐代左右领军卫为十六卫之一,设上将军、大将军及将军,宿卫宫禁。金代设左右领军卫大将军,元代设领军将军,均专司扈从事务,明代废。
领军 引证解释
⒈ 官名。 东汉 末 曹操 为丞相时所设,为相府属官,后更名中领军; 魏 晋 时改称领军将军,均统率禁军。 南朝 沿设, 北朝 略同。与护军将军或中护军同掌中央军队,为重要军事长官之一。 隋 代设左右领军府。 唐 代左右领军卫为十六卫之一,设上将军、大将军及将军,宿卫宫禁。 金 代设左右领军卫大将军, 元 代设领军将军,均专司扈从事务, 明 代废。
引《文选·潘岳<杨荆州诔>》:“或统驍骑,或据领军。”
李善 注:“贾弼之 《山公表注》曰:杨恪,字 仲义,驍骑将军。生 暨,字 休先,领军将军。”
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肉攫部》:“高帝 武平 初,领军将军 赵野叉 献白兔鹰一联。”
国语词典
领军 [lǐng jūn]
⒈ 率领军队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一回》: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,直至大兴山下。」
领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从宦释义:⒈犹言做官。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伟长 从宦於 青 土。”唐 武元衡《兵行褒斜谷作》诗:“矢槖弧室岂领军,儋爵食禄由从宦。”宋 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:“士大夫捐亲戚,弃坟墓,以从宦於四方者,宣力之餘,亦欲取乐,此人之至情也。”⒉指家属跟随在任内。清 曾国藩《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》:“吾妻从宦五年,既殁而敛,求衵衣,无一完者,吾之贫可知也。”
- 2.
代拜释义:代为拜受君命。《宋书·殷景仁传》:“景仁 卧疾者五年,虽不见上,而密表去来,日中以十数……代 义康 为 扬州 刺史,僕射领吏部如故。遣使者授印綬,主簿代拜。”《宋书·殷景仁传》:“丁母忧,葬竟,起为领军将军,固辞。上使纲纪代拜,遣中书舍人 周赳 舆载还府。”
- 3.
任正释义:古代车箱底部木档,在前方、左方、右方者谓之“任正”。与在后方者(即所谓“轸”)共相构成车箱之方矩形,故称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輈人》:“凡任木、任正者,十分其輈之长,以其一为之围。”郑玄 注:“任正者,谓舆下三面材,持车正者也。”孙诒让 正义:“郑珍 云:‘车箱三面之下,即軫之左、右、前三方也。’…… 黄以周 云:‘任正者,任此正也。正谓车正,车正者,舆也。舆形方正,故谓之车正,其前、左、右三面材之尌輢式者,与古文“匚”、“正”字同。’”宋 沉括《梦溪补笔谈·器用》:“熙寧 八年,章子厚 与予同领军器监,被旨
- 4.
六军释义:⒈天子所统领的军队。 《周礼·夏官·序官》:“凡制军,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。王六军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周 为六军,诸侯之大者,三军可也。”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辛毗传》:“且四方之寇,莫大於 河 北;河 北平,则六军盛而天下震。”宋 范成大《州桥》诗:“州桥南北是天街,父老年年等驾廻。忍泪失声询使者:几时真有六军来?”清 黄遵宪《七月二十一日外国联军入犯京师》诗:“莫问空拳敺市战,餘闻扈蹕六军惊。”⒉晋 世称领军、护军、左右二卫、骁骑、游击为“六军”。
- 5.
六率释义:⒈北周警卫之制,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,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,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,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,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,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,总称“六率”,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。见《隋书·礼仪志七》。⒉唐有东宫六率,与十二卫分领府兵,所领军士各有名号: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,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,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。
- 6.
六贵释义:指 南朝 齐 废帝东昏侯 所宠信之 萧遥光、萧坦之、徐孝嗣、刘暄、江祏、江祀 六人。《南齐书·江祏传》:“永元 元年,﹝ 江祏 ﹞领太子詹事。刘暄 迁散骑常侍,右衞将军。祏 兄弟与 暄 及 始安王 遥光、尚书令 徐孝嗣、领军 萧坦之 六人,更日帖敕,时呼为‘六贵’。”
- 7.
典兵释义:统领军队;掌管军事。汉 王符《潜夫论·劝将》:“军起以来,暴师五年,典兵之吏,将以千数。”《旧唐书·李晟传》:“会 滉 卒,张延赏 秉政,与 晟 有隙,屡於上前间 晟,言不可久令典兵。”
- 8.
军票释义:指由军事机构发行并主要流通于军队中的小面额钞票,通常是在国家发生或参与战争时发行的,有时军票的发行也是占领军用来掠夺其占领区的财富的一种手段。
- 9.
制局释义:⒈南朝 齐 梁 时设置的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。《南史·梁吴平侯景传》:“ 宋 孝建 以来,制局用事,与领军分权,典事以上皆得呈奏,领军垂拱而已。”《南史·恩倖传论》:“制局小司,专典兵力。”⒉安排篇章结构。 林纾 《译<孝女耐儿传>序》:“叙人间富贵,感人情盛衰,用笔縝密,著色繁丽,製局精严,观止矣!”
- 10.
同罗释义:我国古代部落名。回纥 诸部之一。唐 贞观 年间内附,于其地置 龟林 都督府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下》:“同罗 在 薛延陀 北,多览葛 之东,距京师七千里而赢,胜兵三万。贞观 二年,遣使者入朝。久之,请内属,置 龟林 都督府,拜酋俟利发 时健啜 为左领军大将军,即授都督。安禄山 反,劫其兵用之,号‘曳落河’者也。”
- 11.
吴大皇帝释义:指 三国 吴 主 孙权。因谥号为“大皇帝”,故称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权 薨,时年七十一,諡曰大皇帝。”《南史·王僧虔传》:“僧虔 得人间所有卷中所无者:吴大皇帝、景帝、归命侯 书、桓玄 书,及 王丞相 导、领军 洽、中书令 珉、张芝、索靖、卫伯儒、张翼 十一卷,奏之。”
- 12.
客旅释义:⒈客人;旅客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鄴下 有一领军,贪积已甚,家童八百,誓满一千;朝夕每人肴膳,以十五钱为率,遇有客旅,更无以兼。”唐 白居易《分司初到洛中偶题六韵》:“招呼新客旅,扫掠旧池臺。”元 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一折:“谁想此人不肯做那经商客旅买卖,每日则是读书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七回:“经商客旅,经年在外,贩的是那红花紫草,蜜蜡香茶。”⒉用为对宰辅的敬称。
- 13.
密勿释义:⒈勤勉努力。 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黽勉从事,不敢告劳。”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谓“鲁‘黽勉’作‘密勿’。”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挠众枉,勉彊以从王事……故其诗曰:‘密勿从事,不敢告劳。’”颜师古 注:“密勿,犹黽勉从事也。”南朝 梁 沉约《刘领军封侯诏》:“内参嘉謨,外宣戎略,密勿劬劳,诚力备尽。”宋 曾巩《祭欧阳少师文》:“櫝敛兵革,天清地謐,日进昌言,从容密勿,开建国本,情忠力悉。”清 顾炎武《乾陵》诗:“弥缝由密勿,迴斡赖元功。”⒉机要;机密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恕传》:“与闻政事
- 14.
将军箭释义:⒈《隋书·史万岁传》:“军次冯翊,见羣雁飞来,万岁谓士彦曰:‘请射行中第三者。’既射之,应弦而落,三军莫不悦服。”史万岁官至上大将军、左领军将军。后因以“将军箭”为称美射技高超之典。⒉将军的令箭,军中发布命令时用。喻说话算数。
- 15.
帖敕释义:由主政大臣在奏章上签署意见,作为敕命批发,称“帖敕”。《南齐书·江祏传》:“祏 兄弟与 暄 及 始安王 遥光、尚书令 徐孝嗣、领军 萧坦之 六人,更日帖敕,时呼为‘六贵’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东昏侯永元元年》:“更直内省,分日帖敕。”胡三省 注:“帖敕者,於敕后联纸书行,所谓画敕也。”
- 16.
带兵释义:率领军事队伍。
- 17.
引兵释义:率领军队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“燕 引兵东围 即墨,即墨 大夫出与战,败死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武帝元朔五年》:“﹝ 卫青 等﹞於是引兵而还。”章炳麟《焦达峰传》:“明日,市中小骚,作新 单骑行视,即马上击杀之,断其头,遂引兵攻督府。”
- 18.
引军释义:率领军队。
- 19.
心影释义:⒈犹心地。南朝 梁 江淹《为萧领军拜侍中刺史章》:“夤对以懅,心影若倾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十四引 前蜀 杜光庭《神仙感遇传·李筌》:“血脉未减,心影不偏,性贤而好法,神勇而乐至,真是吾弟子也。”⒉犹印象。王统照《一栏之隔》:“方才经过的事实的馀影渐渐暗淡起来,新显出了一个多年前的心影。”邹韬奋《萍踪寄语》二:“实在没有法子消除我的惭愧的心影。”⒊心中不悦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七一回:“你摸在旁里只管站着,不怕我心影么?”
- 20.
戎卫释义:禁卫之兵。 隋炀帝《隋秦孝王诔》:“蹔輟外藩,入侍天轩。典兹戎卫,仍居纳言。”《通典·职官十》:“大唐 復採旧名,别置领军卫,分为左右。龙朔 二年,改为左右戎卫。咸亨 元年復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