匡山 [kuāng shān]
1. 山名。即江西省的庐山。
2. 山名。在四川省江油县西,亦名大匡山、大康山。
4. 山名。在浙江省龙泉县。此山四旁奋起,而中部低下,状如箕匡,故名。
匡山 引证解释
⒈ 山名。即 江西省 的 庐山。参见“匡庐”。
引《梁书·处士传·刘慧斐》:“尝还都,途经 寻阳,游於 匡山。”
唐 韩愈 《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》诗:“偶到 匡山 曾住处,几行衰泪落烟霞。”
宋 叶适 《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》:“又言謫 匡山,五老 烟霞鲜。”
明 徐复祚 《投梭记·魔见》:“庙食 匡山 已百春,威灵显赫四方闻。”
⒉ 山名。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,亦名 大匡山、大康山。
引唐 杜甫 《不见》诗:“匡山 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。”
⒊ 山名。在 浙江省 龙泉县。此山四旁奋起,而中部低下,状如箕匡,故名。
匡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
- 1.
亥合释义:指集市交易。前蜀 贯休《秋末入匡山船行》诗之五:“估喧如亥合,檣密似林枯。”参见“亥市”。
- 2.
匡俗释义:⒈匡正时俗。⒉传说中的人物。一说名“匡裕”。出自殷、周之际,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。兄弟七人学仙得道,结庐隐居于南障山。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、匡山、匡庐,尊匡俗为匡神。
- 3.
匡山释义:⒈山名。即江西省的庐山。⒉山名。在四川省江油县西,亦名大匡山、大康山。⒊山名。在浙江省龙泉县。此山四旁奋起,而中部低下,状如箕匡,故名。
- 4.
山牀释义:⒈山野之人所用的床。 唐 周贺《寻北冈韩处士》诗:“相过值早凉,松帚扫山牀。”前蜀 贯休《寄匡山大愿和尚》诗:“梦歷山牀闻鹤语,吟思海月上沙汀。”⒉指压酒的槽床。明 杨慎《春日过山家》诗:“山床压春酒,滴作涧泉声。”
- 5.
杏田释义:晋 葛洪《神仙传·董奉》:“奉 居山不种田,日为人治病,亦不取钱,病重愈者,使栽杏五株,轻者一株。 如此数年,计得十万餘株,鬱然成林,乃使山中百禽羣兽游戏其下,卒不生草,常如芸治也。后杏子大熟,於林中作一草仓,示时人曰:‘欲买杏者,不须报 奉,但将穀一器,置仓中,即自往取一器杏去。’…… 奉 每年货杏得穀,旋以賑救贫乏,供给行旅不逮者,岁二万餘斛。”后因以“杏田”为隐者为民谋益的典实。唐 李白《送二季之江东》诗:“禹穴 藏书地,匡山 种杏田。”唐 钱起《送宋徵君让官还山》诗:“魏闕辞花綬,春山有杏田。”
- 6.
皤皤释义:⒈白发貌。 形容年老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营平 皤皤,立功立论。”颜师古 注:“皤皤,白髮貌也。”晋 陆机《汉高祖功臣颂》:“皤皤 董叟,谋我 平阴,三军縞素,天下归心。”前蜀 贯休《秋末入匡山船行》诗之四:“谁如垂钓者,孤坐鬢皤皤。”清 唐孙华《国学进士题名碑》诗:“苞苴不行请謁絶,满朝黄髮皆皤皤。”王闿运《<桂阳州志>序》:“皇风初扇,北 园皤皤;表此介士,裴回山阿。”⒉洁白貌。唐 薛用弱《集异记补编·蒋琛》:“有俳优扬言曰:‘皤皤美女,唱《公无渡河歌》。’”⒊丰富貌。《文选·左思<魏都赋>》:“丰
- 7.
精鍊释义:⒈精于修炼。汉 袁康《越绝书·计倪传》:“愿君王公选於众,精鍊左右,非君子至诚之士,无与家居,使邪僻之气,无渐以生。”唐 皎然《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》诗:“隳形捨簪紱,烹玉思精鍊。”⒉精采简练。明 高启《匡山樵歌引》:“余读其诗,见其词语精鍊,音调谐畅,有 唐 人之风。”《唐人小说·李娃传》汪辟疆 附记:“然 行简 辞赋精鍊,文辞亚於 居易。”⒊见“精练”。
- 8.
纳节释义:纳还朝廷所赐的旌节。 亦借指辞官。《新唐书·齐映传》:“滑毫 节度使 令狐彰 署掌书记,彰 疾甚,引 映 託后事。映 因説 彰 纳节,归诸子京师。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飞 与 庶 书:‘今岁若不举兵,当纳节请闲。’”清 吴伟业《赠何匡山》诗:“早年纳节卧沧浪,回首风尘鬢髮苍。”
- 9.
苦斋释义:书斋名。 元末明初浙江隐士章溢建于匡山之巅。
- 10.
邱壑释义:⒈深山与幽壑。多借指隐者所居。宋 吕祖谦《卧游录》:“顾长康 画 谢幼舆 在巖石里。人问其所以,顾 曰:‘谢 云一邱一壑,自谓过之。此子宜置邱壑中。’”明 瞿佑《归田诗话·谢公墩》:“公《咏史》云:‘穰侯 老擅 关中 事,长恐诸侯客子来。我亦暮年专一壑,每逢车马便惊猜。’则公不独欲专朝廷,虽邱壑亦欲专而有之。”清 李来泰《觉尘余故人子也以僧来谒书此赠之》诗:“江湖远道难通问,邱壑终身不疗飢。”清 郑鉽《题陈南麓都谏<匡山读书图>》诗:“邱壑诗中见,云烟画里逢。”⒉喻深远的意境。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·艺能·摹
- 11.
青碧释义:⒈青绿色。 常用以形容山色、烟色、天色等。宋 惠洪《次韵李商老匡山道中望天池》:“庐山 自高寒,青碧开晴天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八回:“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,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。”鲁迅《呐喊·白光》:“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,略有些浮云,仿佛有谁将粉笔洗在笔洗里似的摇曳。”⒉借指山、水、天、树等。前蜀 杜光庭《题龙鹄山》诗:“抽得閒身伴瘦筇,乱敲青碧唤蛟龙。”宋 惠洪《蒲元享画四时扇图》诗:“云破连峯青碧开,林梢时復见楼臺。”⒊青碧色的颜料。唐 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七:“刘謓 善画妇人,盖当代第一,官至少府卿